这是一份关于时装秀的“遗书”
它出服装设计师 古阿新
抱着背水一战的决绝
他们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
可在沉入谷底的时候
他们又迎来了新的希望
....
“村T”创始人 古阿新:今年中国国际服装周原本计划是我们贵州春天最后一场秀,你没有听错,就是最后一场。当时我写下了一篇“村T”的“遗书”,里面提到“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们以为熬过了寒冬就到了春天,可是就在曙光即将照亮前方的路时,我们却死在了一厘米之前。
“村T”,这原本是在2024年7月,服装设计师古阿新为家乡奉上的一场特别的公益时装秀,原本只计划走三天,结果一周都没有走完,还有很多人不断报名参加,“村T”就这样诞生了。
3月21日,来自贵州大山里的45名孩子,带着融合苗族、侗族秀、银饰等多种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服装,抵达了北京,他们即将要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
“村T”创始人 古阿新:我们也成功从2000多名孩子里面精挑细选了45名优秀的孩子。但可怕的消息还是传来了,因为我们没有拿到一份赞助,一场时装周,各项费用加起来差不多30多万的开支。如果再算上家长和孩子,最起码再加 20 万。
一场可以走上世界舞台的秀
让孩子和家长们都兴奋不已
但这样一个看似触手可及的梦想
却被一张票止住了脚步
“村T”创始人 古阿新:因为“村T”是公益的平台,没有去赚取任何老百姓的费用,而且我们也支付不了。我们太能明白这些妈妈们的难处了,一个孩子从贵州到北京的飞机票要七、八百块钱,往返将近两千块钱,要是再加上家长陪同,再加上些住宿开销,那这一趟得花费四千多块钱,这差不多是孩子他爸在外辛苦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一个妈妈说,孩子他爸不支持孩子去,因为觉得女孩子迟早要嫁人。但也有妈妈说,她就算要砸锅卖铁,也要把女儿送到北京,送到中国国际时装周。
还有6个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实在没有办法参加。那些家长们在电话里一直给我们道歉,甚至问能不能把孩子们的衣服借给那些有钱的孩子们,让他们代替自己孩子去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什么要给我们道歉?该道歉的应该是我们。
一个彩色的梦想就在眼前
就差一厘米就能触摸到
可就是这一厘米的距离
却成为孩子和家长们最难言的沉默
......
“村T”创始人 古阿新:我满心愧疚地跟“村T”小伙伴们告别,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感谢大家一路陪伴,才有了如今的“村T”。这季时装周就当是我们“村T”最后的绝唱,当做我们最后一场走秀。
但是你知道吗?转机总是在绝望处发芽。就在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抉择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破了我们的平静,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是凯里市的领导打来的。当时是下午7点左右,所有的单位都下班了,电话那头挂断之前,还传来了领导在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的声音,他们都是在加急的给我们处理的。
北京时装周
不仅是45个孩子的梦想
更是这片土地上最渴望被看到的样子
凯里市文旅局副局长 潘红蕾:在舞台上,不管我们长相怎么样,但是穿上民族服饰,感觉我们就是最好的一个展示者。走在T台上,传统的真的就是最美最漂亮的,民族的真的就是世界的。
“村T”创始人 古阿新:接着就是市文旅、州文旅的领导,也给我们打来电话,他说阿新先辛苦你们,因为时间紧迫,无法立刻支援,但承诺等我们从北京回来之后,想办法补贴一点给到我们。
接着群里面的妈妈们也发起了爱心捐款,玉酸汤也给了我们直接转了1万块钱,说企业这些年也不容易,商品植入不植入都没有关系,只希望孩子们平安归来。
那些为了节省路费选择绿皮火车的奶奶,那些连夜刺绣感恩小马的妈妈,那些为了护送孩子进京而辞掉工作的白领。45名“村T”少年,一个都不少,全部都踏上了这一趟前往北京的旅途。
前往北京的路,最多的花了近30个小时,但这条路,大家都走得无比艰难,当梦想被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爱托举起来时,这条路也就充满了希望。
当孩子们到了北京,驻扎在那里的贵州人又接过了希望的接力棒,为这个离乡追梦的团队尽可能提供支持。
终于,3月22号
在世界的舞台上
大家看到了贵州的风景!
凯里市凯棠镇凯棠村村民 顾彪:我们那时候50年代的人,在60、70年代我们犁田放不来手,就叫娃娃、孙孙都爬在犁头上,背起走了。
记者:走秀有报酬吗?
凯里市凯棠镇凯棠村村民 顾彪:一分都没有,去哪里都是掏自己的腰包的,就是为了宣传我们民族文化,我们苗族的苗歌,苗族的服装和我们的农耕文化,宣传到世界去。
“村T”创始人 古阿新:很多人被70多岁爷爷扛起孙女的画面感动。其实,这不就是我们贵州“村T”的真实写照吗?贵州“村T”就像那把古老的木犁,顺利则代表着孩子,那老人则是政府,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正是因为大家的托举,我们才能被世界看见。
凯里市文旅局副局长 潘红蕾:我们也形成了一个规律,就是每周五、周六、周日三天,向我们的村民、市民进行开放,邀请大家都穿上我们的少数民族服装,到我们的贵州凯里来走秀,展示我们的民族服饰,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更要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村T”创始人 古阿新:他们的服装是需要5-10年才能做出来。我们带过去小朋友大部分是5岁到12岁,说明他们衣服刚刚穿好。这衣服有可能妈妈结婚之后,外婆就做了,有可能需要做10年,到孩子12岁才刚穿得上。所以这服装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里面,值得让世界看到,这件服装是有资格站在时装周舞台上的。
“村T”创始人 古阿新:最初我们想着,如果“村T”办不下去了,那我们就把孩子们推到更高的舞台,让世界看见他们。我们以为是我们在成全孩子们,后来才发现,是孩子们成就了我们,是他们用纯真与梦想拯救了我们,拯救了这场大秀,拯救了贵州“村T”。是孩子们让世界再一次聚焦“村T”,让这份民族的热爱与传承得以延续发光,这场时装周是结束了,但当一群普通人以命相搏,把家乡两个字刻进历史的纹路时,那这场时装秀变成了永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