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贵州 > 生态贵州 > 林业年鉴
2024年贵州省林业年鉴

【概况】2024年,贵州省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林地面积达1120万公顷,森林面积111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3%。草地面积18.93万公顷,湿地面积25.98万公顷。整合优化后,全省自然保护地237个,面积177.05万公顷。全省世界自然遗产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地质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654亿元,其中林下经济、特色林业产业产值分别达952亿元、344.41亿元。

【国土绿化】2024年,完成营造林19.06万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8.87万公顷。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树种结构调整、退化林修复等方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万公顷。新增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面积0.62万公顷,建成13个省级示范基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9.6%,种草改良0.074万公顷。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69%。

【林业资源保护】202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上年度入库的982起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整改,于4月30日前实现查处整改率100%,成为全国率先完成任务的三个省(市)之一。同步开展三期34284个林草违法图斑自查核实,依法入库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犯罪案件672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1.5%。聚焦露天煤矿、光伏发电、采石采砂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强化建设项目违法使用林地执法力度。在毕节、安顺两市试点建设林草智慧执法平台,构建违法预警机制;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会商制度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出台《贵州省林草资源执法管理工作办法(试行)》,规范执法监督体系。印发《贵州省2024年省级重要湿地动态监测与评估实施方案》,持续5年对42个省级重要湿地资源开展动态监测评估,科学设置监测点位,基本厘清和掌握42处省重要湿地生物资源家底现状。全年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62563份,办证量同比增长13.1%,采伐蓄积762.3万立方米,出材471.8万立方米。在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三县推行采伐管理创新改革,试行小额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人工商品林皆伐按面积审批等措施,改革后三县办证量同比增长33.9%,采伐蓄积增长45.2%。高效完成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6183件,批准使用林地面积23365.5966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13493.2256万元,其中永久使用林地项目5205件,面积8607.79公顷;临时使用林地项目668件,面积13097.72公顷;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310件,面积1660.08公顷。完成草地手续办理56件,审核批准使用草地0.1249万公顷,征收(含临时占用预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0.55亿元。

【野生动植物保护】2024年,贵州省以"清风行动2024"“网盾行动2024”等专项执法为抓手,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15950次,执法人员63829人次,巡护检查栖息地70754处,监督检查人工繁育场所、经营利用场所、交通运输场所、寄递企业和其他涉及野生动植物场所10103处,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542起,其中刑事案件229起。全面完成新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调查评估、黔金丝猴生态廊道建设、白冠长尾雉野外种群调查等核心指标任务。全年完成35个县(区、市)外业调查,发现植物新种3个、贵州首次记录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个,调查野生植物3.1万余株;实施黔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生境改造40公顷;布设红外相机200余台,完成白冠长尾雉种群调查。人工扩繁兜兰属种苗5000余株,建立野外回归示范基地3个,完成3种兜兰300余株野外回归;启动赤水河流域、桐梓县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资源调查,启动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监测。印发《贵州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建成省级收容救护管理平台,改造提升5个市州级收容救护中心,全年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530余只(条)。完成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日报1377条、周报371条,开展非洲猪瘟、禽流感主动监测,检测样品1277份均为阴性;新增省级、市州级监测站42家,实现监测体系全覆盖。组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覆盖全省,举办保护培训2期,开展科普课堂1次。实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调查评估、中华穿山甲资源调查等项目,探索珍稀植物原生境保护,建立花榈木等物种保护试点。推进贵阳收容救护中心省市共建模式,提升基层救护能力。制定《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规划(2023—203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024年,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16.21万公顷,成灾面积440.27公顷,成灾率0.0409‰,全年防治面积15.28万公顷,防治率为94.21%,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15.16万公顷,无公害防治率99.33%;检疫苗木15.46亿株,核发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2126份,种苗申报产地检疫率达100%。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第二测绘院提取3—10月卫星遥感影像2722张,有效覆盖面积1665万公顷,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94.49%,解译出疑似枯死松树坐标点7697个,识别准确率高达71%。创新实施“一体化系统化治理”策略,松材线虫病疫区县累计清理松树411.37万株,补植复绿5306.67公顷。开展“护松2024”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涉木企业3132家,查办案件31起,罚款7.73万元,处置疫木236.59立方米、包装材料20件。推进云贵川渝藏青桂六省区及桂闽赣湘粤黔滇琼八省(区)联防联治,建成特许疫木加工企业监管机制,强化梵净山周边疫区专项督导,开展重点生态区域松材线病虫疫情防控试点。全年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4600万元。实现松材线虫病疫区、疫点乡镇、发生面积、枯死松树、成灾率“五下降”。

【森林防灭火】2024年,贵州省林业局创新实施"四三二一"工作机制,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提请省级总林长签发《关于切实加强野外用火管控的令》(2024年第1号省级总林长令),印发《贵州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开展计划烧除及农事用火49.9万次,举办森林防火公益短视频大赛,制作警示教育片,开展"情系一片绿 心防一把火"主题宣传活动,覆盖公众5.66亿人次。编制《贵州省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方案》,获批防火项目11个(总投资6.9亿元,中央资金5.5亿元),全国排名第一。完成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建设,建成生物防火阻隔带2985.54千米,国债资金支付率100%。组织18支森林消防队伍开展业务培训暨技能竞赛,举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覆盖160余人次。印发《贵州省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强化本质安全。保持18.28万名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队伍总体稳定,印发《贵州省生态护林员森林草原防灭火管理机制》,明确防火职责,强化奖惩与管理;充分发挥护林员管理先进典型——“播州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并被《中国绿色时报》和全国生态护林员管理培训班宣传推广。【林业产业】2024年,贵州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超出年度目标任务304亿元。竹、油茶产业纳入省"3+5"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新建和改造油茶39793.33公顷。联合印发《贵州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规划》,遵义市举办竹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6.46亿元。建立"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年产300吨山桐子食用油中试基地。编制《苗岭国家森林步道(贵州段)总体规划》,制定森林康养人家星级评定指南,启动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提升打造森林康养基地8个。10家林业龙头企业进入省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11家企业产品入选首批"贵系列"品牌。荣获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最佳设计奖和金奖1个、银奖8个。编制林业产业"一图三清单",入库项目368个(家),招商项目88个,约定投资170亿元。印发《贵州林业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贴息1100万元撬动金融资本10.8亿元。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亿元,遵义市赤水市楠竹笋产量大幅提升,铜仁市实施"六大提升工程"推动生态产业发展。赤水市、黎平县、荔波县认定为"第一批贵州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试点县"。

【科技兴林】2024年,贵州省林科院完成的《花椒良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兜兰属植物保育及种质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三等奖、"杉木高世代优异种质创新、良种选育与应用推广"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油茶新品种选育及早实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三等奖。省林业局组队参加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林草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总决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1项目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林草科普作品;获批成立"国家林草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贵州省佛顶山野外观测站。49项林草科技成果被国家林草局科技推广成果库收录,入库成果数量同比增长16.67%。获批发布省级地方标准3个,立项2个,修订完善《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标准体系明细表(2024版)》。完成2200批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立项科研项目38项,实施科技推广项目54个,推广应用新技术52项、优良品种10个,建设面积约1000余公顷。组织培训50余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

【林草种苗】2024年,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营造林绿化项目用苗质量管理办法。推进"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良种穗条、收储珍贵乡土树种种子、保障性苗木"三个无偿调配,调配保障性苗木超3800万株、珍贵乡土树种种子15000千克,带动社会育苗9.72亿株。制定《贵州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实施方案(2023—2026年)》,新建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2个。审(认)定林草良种12个。联合中国花卉协会完成《贵州省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林业改革】2024年,贵州省开展4类37项改革任务。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政策。印发《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10个市(县)开展试点,明确10个方面试点任务和"省统筹、市主抓、县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制定44项配套政策清单,出台《贵州省公益林优化调整指导意见》等26项制度。举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题培训班,线下培训160余人次。建立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制定改革任务分解和推进"两张清单"。开阳县建立4个村级股份制林场,册亨县谋划53项试点举措和130个配套项目,福泉市建设全链条林业产业示范园,龙里县"三联三促"推动集体林地规模经营。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工作,向大沙河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达2024年度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资金8305万元、赎买指标1093.33万公顷,2024年度赎买惠及群众632户2306人,户均增收13万余元。

【基金和项目管理】2024年,贵州省首次获得中央补助6亿元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落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2.39亿元,超目标13.1亿元(完成率133.34%)。首次在省级财政资金中新开5个项目,涉及资金2,875.25万元。在2023年中央衔接资金绩效评价涉林任务中获A等次。开发财务综合报销系统,处理业务单据2.7万张,实现报账电子化、审核数据化、流程规范化。

【义务植树】连续第10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举行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全省设1482个植树点,16.77万人植树136.97万株。全年完成义务植树5405万株(含折算),参加1419万人次。

【自然保护地建设】2024年,完成《贵州省自然保护地调整清单》《贵州省自然保护地以矿业权为由调出清单》复核并呈报国家林草局。整合优化后,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77.05万公顷(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0.05%)。举办贵州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兴义地质公园获批"世界地质公园",举办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周年研讨会。【林长制工作】2024年,贵州省调整更新五级林长名录(44064人),省级双总林长签发2024年第1号、第2号总林长令。开展"全国生态日"林长巡林活动,五级林长巡林68万人次,解决问题1611个。首次举办贵州省推进林长制专题研讨班,100人参训。开展省级林长制激励,安排1300万元资金对3个市(自治州)、10个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

【2024年黔渝川滇四省(市)联合在荔波县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2024年6月6日至7日,以"保护世界遗产、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24年黔渝川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荔波县瑶山古寨开幕。活动包括"遗产卫士"表彰、世界自然遗产地文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经验交流会等,贵州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四省(市)林业部门及外事办、文旅厅相关负责人,遗产地保护管理机构代表、遗产专家、媒体代表出席。

【森林质量提升】202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林业碳票交易市场 探索形成'林业碳汇+'发展模式"入选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贵州省综合改革示范奖",获"改革先锋队"称号。全国率先颁发省级林业碳票10张。建成并运行国储林监管系统,实现204个国储林项目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印发《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贵州省树种结构调整技术指南(试行)》等3项技术指南。总结3个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入选国家林草局《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汇编》。【审计工作】2024年,国家审计署指出贵州省2021—2023年林业相关资金问题43个,已整改销号23个(立行立改问题整改率100%)。组织开展11个直属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7个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414个,整改337个(整改率81.4%)。开展内部审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形成《林业系统内部审计改进研究》初步成果,推动审计与纪检监察、内部巡察贯通协调。【国家公园创建】2024年,国家林草局反馈梵净山国家公园复审意见后,贵州省林业局多次到国家林草局汇报对接创建工作,修改完善创建成果材料。推动落实梵净山国家公园8个方面创建任务,起草《梵净山国家公园条例(初稿)》等制度,探索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完成西南岩溶国家公园贵州片区本底调查,编制6个创建成果材料,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上报《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