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贵阳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11月28日,国务院食安办举行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授牌仪式,贵阳市在列。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评价区域整体食品安全程度的综合性最高荣誉。国务院食安办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坚持严进严出、优中选优、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创建城市进行评价验收和复审,通过资料审查、明察暗访、集中答辩、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创建城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主体责任落实、能力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以及食品安全状况。贵阳市于2014年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16年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城市,2022年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初评,2023年3月接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评价验收。

近年来,贵阳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机制,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形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典型经验,下大力气打造“食安贵阳”名片。

在种植养殖环节,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扩大领导干部包保主体范围,将包保对象从食品领域扩展到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干部按照任务清单、督查清单等严格落实,确保包保有质量、有成效。同时,贵阳市严格农药兽药生产管理,规范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严把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出库质量安全关,从源头上消除种植养殖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

在食品生产环节,贵阳市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大力推行信用监管,创建贵阳市信用监管平台,动态归集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对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定,推行差异化精准监管,目前已对全市653家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同时,不定期对乳制品、肉制品、桶装饮用水等食品生产领域高风险品类进行专项检查,保障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在食品流通环节,贵阳市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督促经营者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可控、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建立互联互通的食品安全数据库,推进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应用,打造“数智市监”平台,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将更多农产品纳入“食用农产品进销货电子信息化平台”,在农批市场、大型商超、生鲜超市等推广使用。

在餐饮服务环节,积极推进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标准化管理,加强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实现覆盖率达100%,制定实施小餐饮提质增效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小餐饮经营行为,开展餐饮从业人员线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加强网络餐饮食品监管,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同时,打造餐饮示范街,推动单位食堂等制定、实施制止食品浪费措施,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在菜单上标注食品分量、规格、建议消费人数等,着力减少餐饮浪费,优化餐饮服务市场环境。

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方面,深化市场监管、公安、农业、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工作机制,畅通提前介入、联合办案、信息通报等机制,实现线索核查、案件办理等“一带就走”“一办就成”,始终保持严打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