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奋力绘就示范区新画卷——毕节市“十四五”践行“三大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壮阔乌蒙,景美如画。

群山之巅,大风车拔地而起,光伏板绵延铺展;

群山之间,虹桥飞架,车辆飞奔,列车疾驰;

支嘎阿鲁湖畔,挖机轰鸣,卡车穿梭,一个现代化磷煤化工基地正加快建设……

这是毕节不断绘就的示范区实景图。

“十四五”期间,毕节市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全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目标,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和‘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按照‘年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和‘四个做示范’要求,奋力绘就示范区新画卷。”毕节市主要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毕节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产业“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一块煤的华丽转身,正成为毕节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在黔西市新田煤矿,一块煤炭通过智能化开采后走出深井,在不远处的黔西化工园区开启“变身”模式:先后被提炼成乙二醇、碳酸二甲酯,最后变成锂电池电解液。原本傻大黑粗的煤炭,成功换了“马甲”,由燃料变成了原料。

在织金县茶店乡,总投资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成投产后,来自地下的磷和煤,将变成磷酸铁、磷酸铁锂、碳酸二甲酯。在这里,磷煤资源精深加工将向高端化不断延伸。

积极融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聚焦能源、煤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毕节,跑出了绿色发展加速度,新能源装机、发电量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威宁一道长通新能源设备制造、物理储能、锂电池等新兴产业聚势成链。

绿色发展底色越发鲜明,生态基础越加厚实。

走进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漫步六冲河畔,水清山绿,鱼跃鸢飞,让人心旷神怡。“十四五”期间,毕节市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两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415.51万亩、石漠化治理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552.85平方公里,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46%,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毕节市紧紧围绕努力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的战略目标,按照“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壮大初端”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提升至124.4万人,居全省第二,较“十三五”末增加41万人。

老家黑龙江省的马骏博士从中国科学院地化所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来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我所学的地质工程专业,正好能在毕节‘富矿精开’的舞台上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马骏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毕节市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破局开路。

“十四五”期间,毕节市不断深化国资国企、要素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谋划推动重大改革事项157个,有效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了“贵人服务·毕须办”品牌,一般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率达100%,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5.59%。

改革破题,创新驱动,活力迸发。毕节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076.2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457.59亿元,年均增长4.1%。县域经济增量提质,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四化”建设、生态保护、改革开放、民生保障不断取得新突破。

毕节市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获批国家(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城郊大仓基地建设试点城市。

乌蒙潮涌,逐浪扬帆。展望未来,毕节市将在新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乌蒙群山间铺展奋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