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工艺如何传承?苗绣如何与时尚元素结合,以此带动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以此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贵州省人大代表徐徐升提到苗绣面临着市场面窄、耗时长、收益少等问题。徐徐升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刺绣产业发展。
徐徐升接受采访
一是加大对民族刺绣传承人的培训力度,让他们不断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传承人群只有熟知自身遗产项目,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有可能激发自身创造潜力,其作品才能保持民族和地域特色;二是采取各种适当方式,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尊重,要让传承人群认识到自己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行动中来,并发挥主要作用,而且能够从中受益;三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刺绣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刺绣合作社健康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
因为对着苗绣的热爱,26岁的徐徐升在贵州省台江县开办了水姑娘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26名正式员工,以下发订单形式签订了农户绣娘75人,“公司+农户”的产业形式共带动当地101人就业。 “一般是计件收费,公司的绣娘月收入一般在1800到2200元之间,收入最高的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公司还带动四十二个贫困绣娘全部脱贫。”徐徐升表示。
苗绣品牌发扬光大的背后不仅仅是使其不失传,徐徐升希望苗绣能带动整个台江县的经济发展。目前,台江县有22家银饰刺绣骨干企业,成立了台江县民族工艺品行业协会,已带动当地8000多人就业。(本网记者 柴睿 实习生 龙金梅 冉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