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两会特写】肖勤委员:将市县两级作协纳入编制 助推贵州文化自信

  “贵州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拥有两个高峰时期。但是,贵州离一个文学大省、强省,还有一段很艰难的路。其中,文学机制上的制约,影响了贵州文学在全国的发展。”1月15日,在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肖勤为贵州文学发声。

  肖勤是贵州进步较快的青年作家,近年来先后在《人民文学》《新华文摘》《十月》《民族文学》和《诗刊》等平台发表文学作品,中短篇小说集《丹砂》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

肖勤

  肖勤介绍,自1949年以来,中国作协为正部级单位,各省作协分别为厅级或副厅级、县级单位。然而,到了市县一级,作协机构无端消失,仅为市县文联的团体会员单位,成为无编制无办公地点无办公经费的“三无”团体。

  “一边是不断强调坚持文化自信,一边却是市县作协靠到处替人写县志、单位志或者是讨人情搞培训开会的畸形发展模式,市县作协成为一个叫花子组织,维系生存都难,根本无法承担起育新人、作培训、出人才、出精品的作用。这样的文学机制也根本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肖勤举例说,陕西省延安市和延川县将市县两级作协纳入编制,改变了基层文学工作“三无”现状,促进了文学发展。贵州可以学习和借鉴。

  为此,肖勤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编制部门应联合召开专门研究会议,作出工作指导意见,督促各市县学习延安先进做法,将市级作家协会纳入参公编制(编制问题可从市文联中分解一部分编制出来),作为正县级建制,财政全额拨款,并成立作协党组,提供办公场所,将作协工作纳入市级考核范畴。

  二是在全省市级作协纳入编制的基础上,把各县作协纳入事业编制,因地制宜解决县级作协“三无”问题,核定为科级或副科级单位,人员编制根据县情和实际需要设定。同时,从机制与政策上大力鼓励市县两级作协创办文学内刊,并设专职副主席,给基层作者提供发表和交流的平台。

  三是独立建制后的市县两级作协与同级文联的关系为团体会员单位和业务指导单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