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两会议事厅】兰定芬代表:村里有“两多三少”,未来将建成“留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兰定芬代表在讨论中发言 张丽 摄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谷丰村是贵阳市比较偏远的乡村,省人大代表、谷丰村的兰定芬是一名村医,经常走乡串户,对村里的情况非常了解。1月16日,在参加贵阳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她提到最近一年多来家乡的变化:“农村现在是‘两多三少’——想发展的多了、年轻人多了、玉米变少了、荒地变少了、交通便利后在路上花的时间少了。”

  兰定芬说:“去年开阳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九项清零行动,我作为一名村医,参与和见证了这个过程。全县剩余的2972户100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介绍道,近年来,开阳县累计实施产业项目778个,调减低效作物14.5万亩,发展“茶、果、菜、药、菌、竹”六大特色产业,开阳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名头越来越响”。

  正是因地制宜深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荷包逐渐鼓了起来,高寨乡才会出现兰定芬说的“想发展的多了”“年轻人多了”。

  也正是因为坚定不移把低效农作物调下去、把高效农作物调上来,高寨乡才会“玉米变少了”“荒地变少了”。

  兰定芬说,“组组通”工程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仅是高寨乡就建成了145公里的“组组通”公路,每个村寨全部联通,连中巴车都可以轻松通过,也让高寨乡的“山货”源源不断走了出去。

  农业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高寨乡的面貌。

  “希望农业产业革命的力度越来越大。”兰定芬说,现在农业产业结构已经逐步调整过来了,下一步希望能够推动实现就近加工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抗市场风险、稳收入的能力。

  兰定芬还建议,希望进一步健全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盘活农村沉睡的土地、房屋、自然风景等资源,配套出台相关政策,让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以产业革命为基础,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把农村建设成为人们“向往净土”“留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