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两会声音
两会微镜头|娃娃的“小”事上大会

“科学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建议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夯实我省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的人才基础。”1月25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界别联组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遵义市新蒲新区礼仪小学校长刘轶在协商讨论中提出。

话音刚落,分管教育工作的省领导马上作出回应:“你的建议很有含金量,给我们带来了基层一线的声音。对于这个问题,省教育厅要认真研究,今年我们要在这个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有力步伐。”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五界别联组会议现场。

长期从事基层教育的刘轶,在教学实践和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前我省中小学科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科学教育资源缺乏整合,科学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家庭主体科学教育意识薄弱,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尚不完善,等等。

刘轶在发言中谈到,从供给侧看,我省开设科学教育本科的高校并不多,校外专家进入学校缺乏制度支持;从需求侧看,小学科学教育多是非专科教师担任,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未设置科学教育教师岗位;从专业支持看,科学教育教师获得培训学习、科学研究等机会远低于其他学科教师。

刘轶委员在会上参与协商讨论。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开展科技节,目的很简单,就是以科技节引领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感受科技无限魅力,树立远大的强国科技梦。”带着实践成果而来的刘轶,在会上听闻“中国天眼”所在地平塘县,2018年至今已有上千名高中毕业生报考天文相关专业,更加坚定要把科技节办好、办出成果。

两会期间,刘轶忙着履职,收获也不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理工科本科在校学生占比不低于32%。“我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提升教育质量的决心,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正好可以从中小学科学教育入手,把‘地基’打牢。”刘轶说。

协以求同,商以成事。对此,她建议创新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与中小学的协作机制,建立中小学科学教育协作网络;通过外引内培,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水平;按照高阶科学思维与方法重构学生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拔尖学生培养质量监测和成长服务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