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龙县五福小镇。
《诗经》中记载“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现代人也常用“五福临门”来形容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在黔西南州的安龙县,也有一个“五福小镇”,它用“福、禄、寿、禧、财”寓意人们幸福美满,健康长寿。
5月9日,2018年贵州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八组观摩团走进“五福小镇”之一的“福苑”,感受来自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福气”。

五福小镇内风景一角。
小镇内,一幢幢高楼洋房拔地而起,道路两旁的绿叶红花美丽怡人。美丽的环境还配套了完备的生活设施,品种齐全的生活超市、看病诊断的新社区医院、就业培训的新时代市民讲习所、保障安全的警务室以及便民利民的新市民服务中心等,让搬迁户真正成为“新市民”。

五福小镇搬迁居民韦文章家宽敞明亮的客厅。

五福小镇搬迁居民韦文章家中的“今昔”对比照。
搬迁也是变迁。在搬迁户韦文章家里,一幅“新旧”对比照被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楼宇伫立的小洋房与低矮破旧的小木屋、宽敞明亮的客厅与狭窄黑暗的灶房、光滑舒适的地板与“灰头土脸”的老家水泥地……强烈的对比,处处彰显着搬迁后的新生活、新气象,韦文章不由自主地感叹:“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


韦文章与妻子在新家制作衣服,完成服装厂订单。
韦文章与妻子韦万琼在浙江服装厂打工多年,去年年底与同村村民一起搬进了五福小镇安置区。“我的新家,除了新的家具。还有一样特殊的‘宝贝’。”韦文章走到阳台指了指地上的两台缝纫机开心地说:“我们每户都一两台这样的缝纫机,用于衣服的生产制作,制作好的成品将送去安置区附近的一家大型的服装厂。我和我媳妇接收订单在家制作,多劳多得,每人每天平均能有100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移动办公既能补贴家用又可以照顾小孩老人,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坚持挪穷居与换穷业并举,引进建设了新市民食用菌产业园、佩风制衣厂等产业。愿意在家工作的,将服装加工设备安装入户,形成一栋楼一个班组、一个车间、一个链条的生产模式,让群众照顾家庭和就业赚钱‘两不误’,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表示,五福小镇是安龙“一城三区”中重要的易地扶贫搬迁和“老乡进城”工程移民安置区,2017年已完成全部建设工程,6千余户搬迁户将陆续搬迁入住并于今年6月完成全部搬迁工作。
目前,已搬迁入住的686户中已有1440人就业创业。其中,食用菌产业创业102户343人,其它方式创业41人,服装加工等就业513人,居住区物管公司就业30人,外出务工513人,实现“一个搬迁户一个就业岗”,达到户均就业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