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水城猴场:红心猕猴桃“种”出的好日子

         

  “进地就是客,做生意要讲缘分。你们只管拣大个的摘,摘得多价钱好商量。”记者见到李定江时,他正忙着把刚在路边引来的两拨客人往自家地里带。

  “这一片,还有坡上那一片,都是我家的,看中哪棵摘哪棵。箱子有10斤装的,5斤装的,摘好就在地里现称,我给你们运到车上。”眼前的李定江,穿着一件深灰色的旧西装,两只裤脚一高一低裹着,看上去十分瘦小。

  种了10多年的猕猴桃,守着土地刨出金,如今的李定江,在水城县猴场乡猴场村,也算得上是种植能手了。

  “去年果子结得不多,都买了8万块。今年收成好,单凭今天一早上,我就卖了460斤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千把斤,而且全部是开着车子来地里摘的。”

  靠着种猕猴桃鼓了腰包发了家的,在猴场乡绝非只有李定江一个。

  “刚开始只有少部分在种,多数在观望,也有些在公司的基地里打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赚到了钱,盖了房子,买了小车。看着种猕猴桃有收入,只要有地,想方设法都拿来种。现在我们乡,特别是猴场村,群众自种的已经超过公司了。”猴场乡党委书记朱春鹏说。

  李定江就是朱春鹏口中盖了房子,买了小车的其中一个。

  谈起这些年种植猕猴桃,妻子谢礼英感慨颇多。“这两年卖不上价,去年进地摘最好的18块一斤,今年15。前些年,我们25块一斤都得卖过。种的人越来越多了啊!”

  水涨船高,价格虽有起伏,但李定江家始终坚持种猕猴桃的“三不”原则——不打农药、不打膨化剂、不打除草剂。

  来自市区的邓女士告诉记者,才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女儿采摘的图片,就有很多同事、朋友打电话、发微信帮他们捎带,“你看,这车的后备箱都快装不下了。”

  “种”出好光景,累并快乐着。李定江最开心的莫过于又叫他拿箱子装,看着一箱一箱的过称,收钱。

  “‘种’出了好日头呀!这猕猴桃在我们猴场就是金宝贝,就是招牌,今年我一定把房子全装修了。”才送走了一波,又迎来一波,老李黑红黑红的脸,笑成了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