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最大的标志是着装突然转向港台美日风格。这是几部电影电视剧引发的。
第一个是日本电影《追捕》,电影里矢村警长的大包头和风衣,让年轻人羡慕不已;第二部是日本电影《生死恋》里,主角栗原小卷的卷发和喇叭裤;第三部,是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外星人麦克戴的墨镜,因为帅气,被年轻人疯狂模仿。青年还流行穿4公分高的中跟皮鞋,和大尖角领的花衬衣。
80年代初期,传统的观念一直在和年轻人的新潮相撞击。赵启明一直记得,1981年,他经过大西门附近的中西派出所时,发现门口贴了一句告示:“凡男同志穿高跟鞋,女同志烫披肩发来本所办事,概不接待!”那几年,派出所民警和联防队员,经常在街上巡逻,专门处理年轻人着装有伤风化问题,一是敲男式高跟皮鞋的鞋跟,二是剪喇叭裤。
到1983年至1984年,流行服饰逐渐蔓延,夹克衫取代了中山装,高领毛衣取代了鸡心领,羽绒衣、猎装、红裙子、黄裙子越来越多。特别是1984年秋,中央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男歌手张行翻唱的境外流行歌曲迅速风靡,流行风开始大行其道。
在80年代中期,波鞋和牛仔裤开始流行,当时的波鞋,贵阳还叫旅游鞋,基本都是人造革的;牛仔裤,也不过是比较合身瘦削的劳动裤,没有用浮石打磨过。西服也开始流行,但小伙子们都不穿套装,即不穿西裤,而是用牛仔裤配西服,脚上登着高跟皮鞋,感觉十分精神,还有些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