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惠企动态
黔南龙里:“企业之家”服务很周到

“500万元贷款就像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10月16日,在黔南州龙里县产业园区“企业之家”服务点,贵州贝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从手机银行看到到账凭证后连连称赞:“现在‘企业之家’的服务太周到了。”

此前,该企业计划升级生产设备遇融资难,向园区“企业之家”求助。“企业之家”立即联合县金融办、工行龙里支行等组建服务队,上门“一对一”定制融资方案,仅1个月就完成放款。

当前,贵州以“企业之家”改革为抓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痛点,通过构建“接诉即办、限时办结”的闭环服务体系,着力疏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堵点,让金融活水更快、更准地浇灌企业健康发展。

平台集成,“一口对外”实现快速响应

企业融资需求迫切,过去却可能面临“门难找、环节多、耗时长”的困境。

贵州“企业之家”的关键一招,就是整合分散的涉企服务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诉求“一口对外”的综合平台。

线上,贵州政务服务网“企业之家”专区成为永不掉线的服务窗口。企业融资需求可一键提交,平台整合12345热线、营商环境管理平台等多个入口,实现统一受理、精准分转,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被看见、有回应。

线下,服务触点深度延伸。在六盘水市,创新施行的“政务服务+公积金+银行网点”三合一联合服务模式,将“企业之家”的服务窗口开到了银行网点。这种政银协同的“新矩阵”,自今年7月挂牌以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314万元。贵阳市白云区则实行“1日内登记研判、2日内签收派单、5-15日限时办结”的标准化流程,并对超期办理等问题严格督办,纳入考核,形成强力约束。

机制创新,“逆向派单”破解复杂难题

对于涉及上级政策或需要跨层级协调的复杂融资问题,基层如何有效发力?贵州“企业之家”创新的“逆向派单”机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今年春天,遵义市凤冈县多家茶企希望了解茶叶出口涉及的金融、税务政策,但事项超出县级权限。县“企业之家”立即向省“企业之家”“逆向派单”。省级平台接单后,联动省委金融办、省商务厅、贵阳海关等部门,组成联合服务队直赴凤冈,与茶企面对面答疑解惑,为“茶企出海”提供了精准的政策导航。

这种“自下而上触发、自上而下赋能”的机制,确保了复杂需求能够得到解决。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此类“逆向派单”569件。

除了纵向贯通,“企业之家”还擅长横向“撮合”。今年夏天,黔南州罗甸县一家农业公司需要小型冷藏车运输芒果,但找到的车吨位过大,“企业之家”迅速对接县内同行,促成了合作;贵阳市清镇市通过定期举办企企撮合会,帮助有闲置厂房的企业与急需场地的机构成功“牵手”。

基于市场规则的资源精准匹配,从更广阔的维度缓解了企业的运营压力和融资需求。

服务延伸,“精准滴灌”提升融资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企业之家”不断拓展服务边界,通过平台化、生态化建设,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遵义市在市级政务大厅打造“金融超市”,首批引入6家银行和担保公司集中办公,像超市一样陈列42款普惠金融产品,企业可直观比较、选择。流程同步优化,贷款环节从8个压缩至窗口一站式办理5个,并配备专员全程跟踪。运行以来,已为百余家企业提供服务,落地贷款3761.5万元。针对信用不足的企业,“金融超市”还引入政府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

贵阳市乌当区“企业之家”在银行网点设立政银一站式服务点,整合信贷、税务等服务。当两家小微企业提出紧急融资需求后,联合服务组立即上门,定制个性化方案,帮助其分别快速获得20万元贷款,审批周期缩短40%。

从企业找钱到钱找企业,贵州“企业之家”通过系统性的平台整合、机制创新和服务延伸,架起了政企互动的“连心桥”,有力助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