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的火爆出圈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热情奔赴,火热的榕江同样以热情的胸怀迎接着四海宾朋,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的她,因为被热爱和真诚打动曾五次奔赴榕江。
初 见

榕江县古州镇 场坝村啦啦队进场(倪宁尉 供图)
2023年一个盛夏的中午,正值午休时刻,微信界面弹出的一条短视频引起了倪宁尉的注意。这是她在一次歌友会上认识的贵州遵义朋友——万雪宁给群友们推介贵州榕江的“村超”的微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她立即打开抖音界面搜索有关“村超”的话题和消息,很快一则则氛围火爆、人气超旺又接地气的“村超”短视频,点燃了她久违的激情。贵州“村超”火热的现场恰恰契合了她的内心期待,可是从未一个人单独外出旅游的她又为贵州榕江的遥远和陌生多了一分犹豫。
端午节即将来临,正在考虑假期如何安排的她忽然被一条私信惊喜到,“你要不要去村超?”好友万雪宁问道,“走?可是住宿囊个办呢?”她些许犹豫地回复。在村超“超级星期六”热度的持续推高下,榕江吸引了数万游客和球迷朋友,突如其来的热度让原本不太被知晓的榕江旅游配套设施未能完全“同步”,城区内宾馆酒店已经是“一房难求”。“我们贵州人那些全部直接说订不到酒店的,免费去家里住,这样吧,你先看一下车票,住宿这个问题我来解决”,万雪宁耐心劝说道。就这样,倪宁尉便鼓起勇气开启了自己难忘的榕江之行。那一天,她在朋友圈记录道:“这次的行程除了交通是确定的,其余的都随心而动,感谢‘万老板’让我体验了一次没有攻略的行程,为人生履历又增添了一段特别的经历!”

倪宁尉(手执话筒者)为场坝村加油助威(倪宁尉 供图)
第二天一早,倪宁尉起床收拾好后,便下楼去理发店洗头,令她没想到的是,吹完头发后,老板娘非常热情的邀请她一起吃顿“便饭”,这里的人真的太热情了吧,她心里感慨道。婉拒后,她一路前行找到刘哥推荐的牛脚粉店铺,她用手机全程记录着这个有爱的城市。临近中午,她和好友万雪宁起身去了大利侗寨,游玩中在那里巧遇三位同样是从重庆过来旅游和看“村超”的女孩。六月的榕江,在雨后着实显得无比闷热,村超场外,倪宁尉端着一碗芋头糕慢慢品尝着,虽然是个山城妹子,但是她非常怕热,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一直淌汗,这时正树荫下纳凉的两位老奶奶见状,忍不住用手中的扇子给她扇凉,细心地询问她是否找到了住宿,是否品尝了卷粉.......后来一位老奶奶还将手中仅有的一把扇子送给了她,这不经意间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进一步加深她对榕江的喜爱,仿佛把记忆拉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家乡--武隆天生三桥,在她的记忆中,那时候家乡旅游业刚刚起步,家住景点附近的乡亲们经常和游客“打交道”,他们面对每一个外来游客也都是如此热情和淳朴。

倪宁尉在“村超”现场接受小记者采访(倪宁尉 供图)
这次榕江之行,她待了三天,在这短短三天的时光,好多“超”时刻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当地政府以及村级组织超有凝聚力,场内场外志愿者们井然有序维护秩序,很多市民群众自发组织免费接送球迷朋友,免费发放矿泉水、药品,同时还有交警护送赶不上高铁的旅客,青年志愿者们早起晚睡乐在其中,赛事结束后村民们也是自发清理场内垃圾;来自国内外的朋友更是超享受,无论是在场欢呼雀跃的跳动释放压力,还是精彩纷呈的时刻呐喊尖叫,大家虽来自不同地方却享受同样的人文风景;新结识的朋友超温暖,“村超”现场,导播大哥给她提供了充电线,导播妹妹看她站得太累给她递来了板凳,广西嗝嗝姐姐,贵阳、安顺的小姐姐,都对她百般照顾。
相 遇
尽管返程了,倪宁尉的心依然还留在甜甜的榕江,她通过“榕江发布”“榕江文艺界”“村超纪实”等几个微信公众号开始去关注关于榕江的讯息,认真地品读了每一篇有关“村超”的文章和短视频。当时,榕江县正在启动“我心中的村超”大型文学征文活动,几家微信公众号相继发布了县内外文艺家创作的有关“村超”的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通过对大量征文的阅读,进一步增进了她对“村超”的了解,同时也坚定了她与“村超”要再来一次美丽邂逅的决心。热爱是一切前行最好的驱动力,7月7日,倪宁尉开启了第二次榕江之行。

倪宁尉为场坝村啦啦队定制的手环(倪宁尉 供图)

决赛上场坝村对阵车江一村代表队(黄万鑫 摄)
一声哨响,比赛拉开帷幕,双方球员激烈的角逐着,在啦啦队伍中的倪宁尉显得格外的兴奋和着急,她带着场坝村的啦啦队伍一遍遍地扯着嗓子奋力的喊着“场坝村雄起,场坝村加油”,像是有了魔法一样,场坝村进了一球,大家欢呼雀跃着,坐在地上的胖姑妈拍了拍自己双膝,“来,重庆妹子,坐我这,我抱着你”。“阿姨,你把我当家人,不要这么客气,不用对我这么特殊照顾,我就站着或坐在地上就行了。”倪宁尉赶紧拒绝了胖姑妈的“特殊关照”。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位姓宁的阿姨来到倪宁尉跟前说道:“重庆妹子,我们留个联系方式,下次我们村有比赛,你还来,或者是你今后想来榕江玩,一定要联系我。”她边说边掏出手机,在征得倪宁尉同意后,她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小美女,等会儿踢完球赛后,你到我们场坝村吃夜宵,上次我们叫你,你都没来,这次一定要去!”站在一旁的胖姑妈激动地说道,随后又弯下腰反复叮嘱替补席的球员,“等会儿比赛结束后一定要把我们的‘重庆美女’带到场坝街吃夜宵哟”。
不负众人所期,这场比赛场坝村又“喜提”两只猪脚,等到现场庆祝完、拍好合照后,在场坝村球员张台武的一路“监督”下,80号球员姚华强骑着摩托车将她带回了场坝村,在和姚华强简单的交谈中,她得知场坝是由鸡鸭街和水师营两条街组建的,而今晚吃夜宵的地方就是鸡鸭街。一下车,走进7号球员杨光俊迪家的堂屋,室内不计其数的奖杯、奖牌特别的“显眼”,倪宁尉心里暗喜着原来自己粉了一支超级优秀的球队啊。球员们相继落座在杨光俊迪家中,还没来得及多休息一会儿,啦啦队里的叔叔阿姨们又忙着给大家准备夜宵了,简单的几张桌子拼接成一个长桌,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球员们,入席吃饭啦”!只听见足球啦啦队长杨明刚叔叔嘹亮的声音呼喊着。然而,旁边还在呲呲冒油的烤肉被阿姨们娴熟地来回翻面。
“重庆妹子,赶紧来尝一尝拌粉!”,“来,倪倪,尝尝我们这个油炸圆子,胖姑妈亲手做的,可好吃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招呼声中,倪宁尉的碗里已经是满满的了。在这个火热的夏日,她跟着大家一起吃烧烤,喝酒,吃晚饭,唱歌……这里的人们对她如此友善,如此宠爱,让她感觉就像回到了家里。在这次夜宵场上,她与大家举杯畅饮,不觉间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了,在这个难忘的夜晚,她表达了这些“被记得”的感动,也认了好几位干妈。
被记得,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何况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实。第二次的榕江行仍然是她记得的榕江味道,是场坝各式各样的打开味蕾的美食,是甜甜的杨梅汤、香香辣辣的牛干巴、香糯可口的芋头糕以及名声在外的卷粉、牛瘪和甜甜的百香果。
插 曲
人生旅途会有鲜花遍地,但时而也会有一些“小插曲”,她的第三次榕江行略显几分曲折。

场坝村啦啦队在球场内一角(黄万鑫 摄)

场坝村足球队合影(张台文 供图)
如果把生活细分,不过是插曲与插曲的衔接。时间又来到了周末,这是7月21日下午,倪宁尉和嫂嫂在8D魔幻的山城,一个记错了时间,一个起点站都弄错了,为此她们都错过了高铁。蹲在高铁站门口焦急地一遍又一遍刷着票,计划当天就抵达榕江,因为她答应了场坝村的球员,要带着嫂嫂去吃榕江的铁板烧和鱼生,然而22日是“村超”“八进四”的比赛,网上的车票早就售罄,好不容易有位顺风车司机接单了,可是司机综合考虑成本建议她们取消订单。刷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一丝丝扭转局面的征兆,俩人索性到高铁站旁边的火锅店吃起了火锅将出行计划推到了第二天。为了带着嫂嫂去感受“村超”的氛围,同时也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去为场坝村球队加油,回到家简单的洗漱后,倪宁尉决定分段购买车票多次转车向榕江靠拢。在她的手机相册里,一张张手机截图清晰的记录下了这次艰难的行程,清晨6:58—8:11从重庆西到娄山关南,8:24—8:38娄山关南至遵义,8:43—10:17遵义至贵定,又从贵定补票12:00抵达了榕江,同一趟车分段购买的车票,站票也好,座票也罢,只有一个目标抵达榕江。

她用心用情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电灯照着加班的人,星星照着勤劳的人,每逢村超时刻,她们总能放下手里的活,聚在一起为场坝村足球队入场做准备。
在第二次榕江之行后,她“打入”了啦啦队内部,在啦啦队微信群里的视频记录着,凌晨三点多钟,场坝的嬢嬢们就早早起床,为制作美食而加班;场坝村啦啦队几人或者十几人一组,不计报酬夜里都在忙碌,为了赶在第二天能够跟着球队进场。粗糙的肉团、米面在她们手中变成了喷香的肉圆、卷粉、红蛋、芋头糕、糯米饭等美食。她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家家户户自觉自愿参加到为村里球队服务的行列中来。在场坝村啦啦队捐助名单上,有的捐赠了糯米蛋200个,有的捐赠了30斤糍粑,有的捐赠杨梅汤500碗……
告 别
转眼就到了月底,也迎来了“村超”决赛的日子。
7月28日一早,倪宁尉拖着重重的行李箱便前往榕江,每一次她的行李箱里都塞满了重庆火锅底料带去给新结识的榕江朋友们。抵达榕江后,她便在19号球员曾凡涛家等待张台武来接她到住宿点,在等待的期间,曾凡涛的母亲热情地将自己家里西瓜、梨子、李子都端出来让她品尝,大概是观察到倪宁尉稍显拘谨,曾凡涛便上楼把自家喂养的猫咪给她抱来,让她逗着猫咪玩。曾凡涛母亲一边招呼着她,一边端着沉甸甸的面粉走向了自家堂屋的加工机器旁,只见阿姨娴熟地和面、揉面、再加工,倪宁尉忍不住上前帮忙抬一下盆,阿姨连忙让她去楼上吹空调,不要来干活,生怕累着这个小姑娘。她刚跨出这个门,来到正堂屋时,曾凡涛的父亲随即将手里刚出锅的糯米锅巴递到她手里。在她的记忆中,像曾凡涛一家这样待她热忱的场坝村村民都有好几家,比如二妹姐、杨姐。

场坝村球队获得“村超”季军后合影(张台文 供图)

火热的“村超”决赛现场
从端午节开始,前后四次的奔赴,在倪宁尉的心里感到每一次在榕江的时光都是非常短暂的,每次离开心里总有难分难舍。每一次她的到来都受到了热情接待,在榕江的时光里有些人虽仅仅一面之缘,但他们的豪爽、直率、热情都让心思细腻的她好一阵感动。在心里,场坝街的好多人都把她当做了家人朋友,那种被记得的感觉,让她深深相信世界的美好。特别是那句发自内心的“等你回来!”至今看到这句话她都忍不住想流泪,不知不觉间,榕江场坝的兄弟姊妹们,叔叔阿姨们已经将她这个异乡的女孩当成了自家人,而她在心里,感觉场坝也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因为“村超”,从此,她的心里又多了一个牵挂的城市。此生告别是一种暂时,而未来是无尽的。
重 逢
春夏秋冬,交叠更替。“时光老人”乐此不疲地走过昨天、诉说今天和畅想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就像这世间所有的相遇、告别,都是为更好的重逢做铺垫。
在“村超”赛事结束后,榕江又推出贵州“村超”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经过最终的筛选,重庆有14支队伍入选。得知这个消息的倪宁尉可兴奋了,她赶紧通过网络官方平台联系这14支队伍的组织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天的搜寻中,她联系上了“万州烤鱼足球队”宣传负责人--卢昌铄,经过不断的交流与了解,大概是同样肩负家乡荣誉感的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朋友,在日常的交流中,两人谈论得最多的就是“村超”所带来的联动效应,倪宁尉也把对榕江的了解,比如“村超”赛事、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对方,卢昌铄被她几次奔赴榕江的这份热情所打动。

重庆万州足球队与场坝村足球队在场坝村欢聚(倪宁尉 供图)

渝黔一家亲(倪宁尉 供图)
场坝村啦啦队的乡亲们拉着横幅,手举着各种口味的“烤鱼牌”,一如既往像“村超”赛事支持自家村的球员一样前来为他们加油助威,由于经验的缺乏,“万州烤鱼足球队”未把烤鱼弄到“显眼”的方阵,这时怪哥赶紧安排几个大伯端着沉甸甸的烤鱼准备入场。现场步道两旁早已站满了观众,万州烤鱼足球队的出现引得全场沸腾,啦啦队方阵的万州球员、万州美食、万州“四大团”以及场坝村村民手举的各种口味的“烤鱼”深深的吸引着大家眼球,引得现场的尖叫声、呐喊声一波接一波。看着球员入场赛事也即将开始的时候,场坝村胖姑妈、宁妈妈还有伍阿姨赶紧返回家为球队准备“庆功宴”;怪哥还有几位大伯则指挥把大鼓带到替补球员席为场上球员加油打气。一声哨响,万州烤鱼足球队和对手以“二比二”打平,双方各获得猪脚一只,万州烤鱼足球队也将这支荣誉的猪脚分享给场坝村了。尽管比赛结束已近十一点,尽管已经非常疲惫了,场坝啦啦队的家人们依然等待着球员一起吃宵夜。只见万州烤鱼足球队队长阮滔和他老婆何莹以及其他球员刚到场坝村村口,这时响起了阵阵掌声。就像是自己的足球队取得了好成绩一样,为他们欢呼雀跃着。入席后,只见桌上摆满了炸糯米团子、烤脆骨、木姜子拌粉等各种各样的场坝街美食,是场坝的家人们为远赴而来的万州烤鱼足球队筹办“舌尖上的盛宴”。相聚终有时,情谊始绵延,在这闪烁暖黄的灯光下,斟满彼此的酒杯里,满怀深情的交谈中,每一帧画面都是都是宝贵的回忆。胖姑妈在倪宁尉的背后一桌,她乐呵呵地给她说,“重庆妹子,你结婚的时候或者家里举办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通知我,到时候我带几个干妈一起作为娘家人出席。”“那你务必来哦,等天气凉爽了你们就来重庆玩嘛。”倪宁尉赶紧走到胖姑妈身前抱着她说道。临别前,她和何莹都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聚散有时,重逢有期。这一次的榕江行或许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但是榕江的万物已经深深根植于她的心,万州烤鱼足球队参加美食友谊赛,更让她感受到重庆和贵州深厚的友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