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城乡融合发展

万山丹都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十四所学校——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10月17日下午,位于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的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放学铃声响起,刚上五年级的李吟政快步往家走去。刚到家,他便从书包里拿出奖状,笑着对母亲杨红艳说:“快看,我得了数学知识竞赛第一名!”

“真棒,把奖状贴到墙上去吧。”杨红艳开心地表扬。随后,李吟政便在满是奖状的墙上找了一个空位,将新的奖状贴上。

2020年,杨红艳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刚搬来时还担心孩子不适应,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满墙的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了解,丹都街道有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9376户41946人,辖区内有20所学校,其中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有14所。今年秋季学期,该辖区内各学校共有1.2万余名学生。

“搬迁对象之广,学生群体之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丹都街道和搬迁社区的干部充分发挥‘服务员、联络员、协调员、宣传员’作用,全力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丹都街道党工委书记邵明锐说。

前不久,67岁的田应高在旺家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1800元教育关怀资金。2018年,他从印江搬进旺家社区。儿子因病早逝,他和老伴抚养孙子,“街道和社区对孩子教育的帮扶力度很大,给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

近年来,丹都街道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联动整合资源,精准落实教育资助和帮扶政策10余万元,确保辖区群众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应助尽助、应享尽享。“我们采取‘压缩工作经费挤出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出资一部分、社会力量筹集一部分、爱心人士捐赠一部分、相关部门争取一部分’的方式,拓宽捐资助学资金来源渠道。”旺家社区党委书记何英介绍。

铜仁市第十七中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新铺的塑胶跑道、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为搬迁群众子女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2019年,该校建校招生,第一批入学学生仅400余人。2020年,为更好地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读需求,该校迁入新址,学校面积、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均有改善。学校组织了各类社团,开设了兴趣班、音体班,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截至目前,该校学生人数已达1767人。

“一等奖计10分,二等奖计8分,三等奖计6分。”龙生社区则实行积分超市运行管理办法,孩子每学期在学校获得各类表彰、奖状、奖杯、证书,都能积累积分,并在积分超市兑换奖励。“将孩子在校期间的奖励纳入积分,在群众中反响强烈,‘不比吃穿比学习’的教育氛围更浓厚。”龙生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胜米介绍。

近年来,丹都街道开展一系列关注教育、支持教育、鼓励教育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今年秋季开学之际,该街道组织社区、学校、家长及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召开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为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为考入大学和重点高中的38名学生给予现金鼓励。据统计,今年,丹都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家庭高考本科上线102人,搬迁常住家庭子女录取到985院校4人、211院校9人;中考被铜仁一中、思南中学录取41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