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松桃苗族自治县育才社区A区的乐嘉塑料玩具厂,透过明亮的车间玻璃窗,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
搬迁群众方洪敏就是其中一员。因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顾,她无法外出务工,如何获取稳定收益成了一个难题。
就在方洪敏一筹莫展的时候,社区干部找到她,根据家里情况,介绍到社区玩具“微工厂”工作,每月工资3000余元。
“从家到这里只要十分钟,既挣了生活费,又不耽误去学校接送孩子。”方洪敏笑着捋了捋袖套,方便玩具零部件的拼接与收纳。对于家门口有一份工作,还能为小区作贡献,她很满足。
“多亏社区帮我们精准匹配了这么多熟手女工,最近我们已经赶制6批产品了。”育才社区A区的乐嘉塑料玩具厂负责人潘志伟一边核对总厂发来的订单数据,一边感激地说。
如今在育才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招工信息板前总围着笑脸,从机器轰鸣的“微工厂”到灵活就业的公益岗,从订单不断的扶贫车间到跨省输送的技工队伍,育才社区已编织出立体的就业网络。
近年来,铜仁市扎实开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紧紧瞄准就业这一搬迁后扶工作的“关键点”,从实际出发,因人施策,鼓励搬迁群众通过灵活就业,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增收,为一批需要照顾家庭的群众带来了稳定收益,让搬迁群众实现了“两头兼顾”。
兜底就业,让搬迁群众增收无忧。通过制定出台《铜仁市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稳岗就业促增收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完善就业帮扶政策体系,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就业困难搬迁群众达6754人,全市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5.87%。
发展产业,让搬迁群众方便就业。立足安置区资源优势,通过盘活安置区闲置资源、谋划优质项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壮大就业车间(基地)和集体经济等,创造就业岗位,建立搬迁群众利益连接机制,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渠道。2020年以来,全市实施产业项目233个,建成就业车间(基地)171个,覆盖搬迁群众就业2万余人。
搭建平台,让搬迁群众自主择业。借助东西部协作,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建立劳务输送稳岗机制,拓宽搬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渠道;对有就近就业需求的,在3000以上集中安置区设立“零工驿站”,打通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双向交流渠道,缓解搬迁群众“找工难”、企业“用工荒”的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