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全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能力,省教育厅就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出台意见,要求高校主动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并坚持协同创新的路径,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助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统筹发展。
优先支持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
围绕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省教育厅确定了健全高等教育体系提高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高地等五项主要任务。
为健全高等教育体系,提高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贵州将着力完善与生产力布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布局结构,推进高校特色、高水平发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贵州将通过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其中,将深入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并加大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力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顶岗实习,推行“1+X证书”制度,围绕我省特色产业,打造贵州职业教育品牌。
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贵州将通过大力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构建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贵州将加快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对于成果转化净收入可按照学校制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对完成项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对到企业兼职的科技人员,所获收入按照规定计缴个人所得税后归个人所有,高校留存部分不超过10%。
贵州将深入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贵州将通过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支持高校积极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措施,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此外,贵州还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等措施,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高地。
据介绍,教育厅将成立高校服务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加强组织协调,并加大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绩效考核的分值,定期评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秀高校”,在经费分配上予以倾斜。同时,在教育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支持高校用于提升创新与服务能力,对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取得A类层次的,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直接拨付到学校,由高校管理使用。对于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的高校,在经费上适当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