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贵州持续破圈。
老干妈是全球华人的“乡愁符号”,南山婆、苗姑娘携酸汤和手信又闯入Z世代的视野。
这“老中青三代”携手,在美食江湖不断书写贵州风味食品的传奇。
传奇的起点,不变的匠心。
当老干妈辣酱系列占据全球超市货架时,陶华碧准会想起那个用搪瓷缸调制辣椒酱的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从公路边一碗凉粉、一勺自制辣椒酱开始,老干妈悄然起步,成为贵州食品工业化发展的最早探索者。这一瓶瓶朴实无华的辣酱,走上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餐桌。
“做辣酱,就像做人,要实实在在。”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这句话,至今仍是这家企业最坚实的底色。
老干妈贵定厂区,空气中弥漫着炽烈的椒香。“对品质的追求,是我们长红的优势。”老干妈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鑫一语破的。
从小作坊一路走来,老干妈只选用贵州本土辣椒,建立覆盖原料基地到加工出厂的全产业链控制体系,在全省拥有超2万亩专属辣椒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大批农户标准化种植;老干妈坚持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化品控相结合,建成自动化生产车间、组建新品实验室,确保每一瓶辣椒酱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口感。
从贵州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几十年如一日,老干妈成为“国民辣酱”。
“老干妈夹馒头”是许多少人的青春共鸣,“老干妈拌米饭”是多少异地游子的舌尖乡愁。而今天,老干妈被开发出更多吃法,社交平台上,#老干妈菜谱大全#被年轻人推上榜单,网友感慨:万物皆可老干妈。
如果说老干妈代表了贵州风味的传统经典,那南山婆则是当下贵州生态食品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酸汤不是汤,是贵州人刻进DNA的味觉信仰。如何让这锅酸汤走出深山、飘向世界?
平常人家做酸汤,靠的是手感和运气。温度一变、环境一变,味道就跟着变,可谓“户户做酸汤,家家味不同”。
南山婆,一个源于福建的“非遗”品牌,2016年落地贵州,瞄准传统酸汤生产品质不稳定等难题,组建科研团队,从全国各地收集上万株菌种,反复筛选培育,最终实现了对酸汤发酵微生物的精准控制。在南山婆标准化发酵车间,72道工序,365天自然发酵,陶缸木桶古法酿造,不加一滴工业醋酸。
2023年3月,南山婆获得沙利文认证“全国酸汤产能规模第一”,背后是80多项专利和17项标准支撑。酸汤之外,南山婆创新性地将贵州特产小番茄与辣椒完美融合,生产的西红柿辣椒酱迅速成为市场“新宠”。
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从生态种植到数字工厂,从科研合作到产业扶贫,南山婆以“科技+传统”双轮驱动,为贵州生态食品产业升级树立了新标杆。
今天,在南山婆、玉梦等头部酸汤企业的崛起下,酸汤火锅底料已跻身全国三大特色火锅之列,1600余家酸汤餐饮门店遍布全国62个城市,全省主要酸汤企业建成酸汤及酸汤系列产品生产线超百条,年产能近30万吨。
在贵阳热门打卡地青云市集,一家门头为卡通苗族少女的商店格外醒目。店内刺梨果冻、波波糖、辣椒酱、抹茶酥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客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这家月销售额超100万元的门店,正是贵州苗姑娘品牌的焕新之作。
贵州苗姑娘以一瓶匠心独制的油辣椒起家,在现在的掌门人何云接过企业发展的接力棒之后,瞄准贵州文旅市场的巨大商机,致力打造适合旅游消费者的贵州特色手信产品。他创立贵州苗姑娘手信品牌,产品覆盖贵州刺梨、花生、辣椒、抹茶、天麻等农特产品及其深加工品。
旅游市场,年轻人唱“主角”。贵州苗姑娘手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这群年轻人聚焦年轻旅游消费者的偏好,为传统品牌注入全新的活力:重新设计品牌LOGO,视觉形象更加年轻化、时尚化;创新产品包装,更符合旅游消费场景;开发多元化产品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我们要打破传统特产的刻板包装,要显年轻、时尚。”团队一位年轻设计师说。
现在,苗姑娘省内13家门店已成为展示贵州饮食文化的窗口,既销售产品,也传递风土人情。
从一瓶油辣椒到多元化手信品牌,苗姑娘的蜕变之路,是贵州传统食品企业顺应消费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生动实践。
政策东风劲吹,产业攀高逐远。
《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酸汤、辣椒、刺梨等“贵”字号品牌提升计划,进一步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
尽管发展路径各异,老干妈、苗姑娘和南山婆却有着共同的基因:对贵州本土食材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老干妈用三十年证明“匠心即流量”,坚持贵州本土辣椒、全产业链控品,让“国民辣酱”走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山婆以科技破解传统酸汤标准化难题,用80多项专利让苗家发酵技艺实现工业化跃升走入千家万户;
年轻的“苗姑娘”,把刺梨、抹茶、辣椒装进时尚手信礼盒,在青云市集打造出月销100万元的网红门店;
…………
老干妈守正出奇、南山婆科创突围、苗姑娘跨界圈粉,从辣酱到酸汤,从厨房必备到旅行手信,贵州味道正以“万物皆可搭”的网感体质,打破地域饮食边界。
这是贵州味道的破壁之旅,这是一场色香味形俱全的邂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