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代表名称: 余英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加快民族手工企业产品化与市场化的提案 建议编号: 第212号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1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代表名称: 余英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加快民族手工企业产品化与市场化的提案
建议编号: 第212号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1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余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民族手工企业产品化与市场化的提案》收悉。该提案是今年省政协提案委商有关部门确定的重点提案。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具有久远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地方特色鲜明,民族元素突出,表现形式多样,手工技艺精湛,是贵州文化遗产的宝贵传承和当代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提出的建议,对于促进我省民族民间手工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利用,从特色产业培育、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我省正在编制《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将在摸清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并从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品牌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手工企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措施,引导和规范产业发展,确保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加快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搭建产业推动平台。2006—2014年,我省连续举办了9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有力推动了以银饰、刺绣、蜡染等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为主的文化旅游商品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多彩贵州旅游商品

“两赛一会”升级为“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旨在打造高端平台,从产业培育、设计研发、企业扶持、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本届民博会现场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额110亿元;达成招商引资项目共64个,投资总额260亿元。同时,通过组织银饰、布依服饰、大方漆器、苗族刺绣等代表性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西部文博会、广交会、多彩贵州·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走进加拿大推介活动等各种对外文化经贸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我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企业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我省民族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三是大力实施锦绣计划。2013年7月,我省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42号),通过优先发展民族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业,加大投入帮扶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奖励等多项政策措施,推进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锦绣计划实施以来,锦绣计划专项资金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支持妇女手工产业发展,支持项目涵盖企业技术改造、锦绣培训、展赛项目、销售平台建设等方面,覆盖了150余家妇女手工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引领效应、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妇女手工骨干企业,建立了“协会+公司+基地+绣娘”等发展模式。截至2015年11月,共重点培育成长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30家优强企业和100家专业合作社,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到30万人。

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大师”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竞争性评选,每年选拔一批民族民间工艺人才,授予“民族工艺大师”荣誉称号,并建立民族民间工艺领军人才库。同时,采取资金、项目和民贸民品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民族工艺大师领办兴办民族工艺生产经营企业,支持其发展民族工艺产业,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动有关生产经营企业聘请民族工艺大师担任技术总监、技术顾问、企业管理者等,发挥民族工艺大师的技术优势,提升民族民间工艺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民族民间工艺人才与民族工艺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2014年,省民宗委利用国家民委下达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和省民宗委专项资金,扶持民族手工企业149家,扶持了8个工艺大师创业、12个示范企业、3所院校研发机构、126个培育企业。另一方面,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训,培养大量民族手工技能人才。省民宗委制定了《2014—2016年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领军人才培训培养计划》,每年明确一个专题或者一个类别,举办100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训班,重点强化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品牌意识、经营意识和生产技能等。同时,省妇联、省扶贫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通过实施“锦绣计划”、“雨露计划”、“民族特色非遗传统手工艺十、百、千、万培训工程”等,开展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等民族手工业相关培训,为我省民族手工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下一步,拟在全省重点培养1-2家省级非遗传统手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进一步发挥技能大师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借鉴和吸纳您所提建议,根据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对民族手工龙头企业发展、“多彩贵州产品体验馆—村寨故事”模式等给予更大支持,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人员培训等工作中,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省民族民间手工企业产品化与市场化发展。

2015年12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