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民建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打造贵州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24号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无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4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民建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打造贵州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24号 |
主办单位: | |
会办单位: | 无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4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
民建贵州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造贵州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建议》收悉。此提案为蒙启良副省长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2015年,全省旅游工作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目标,以《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旅游业升级版”打造情况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全省五大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打造,旅游接待人次数、旅游总收入等主要指标保持较高增长幅度,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旅游景气指数增加2.03个点,上升到107.77,全省旅游业呈现结构优化、业态创新、转型加快、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一)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15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2.6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3%,旅游总收入2476.67亿元,同比增长21.75%;100个旅游景区累计签约项目104个,到位资金204.44亿元。
(二)发展结构得到改善。在全国接待入境游客呈现负增长的压力下,2014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85.5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7.6%。接待省外游客1.42亿人次,同比增长20.1%,坐下来、静下来、住下来的游客不断增加,以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康体、避暑为出游取向的游客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7成以上,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20.3% ,国内游客人均花费突破900元。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9.56%。
(三)景区扩容升级步伐加快。以规划引领、政策推动、节庆拉动和“大会”带动为有力抓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以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4年向国家部委争取资金1.25亿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发放贷款100.9亿元,累计贷款金额207.5亿元。组织开展“3个十佳景区”评选活动,推动全省旅游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先后4批次推出72个新景点、新项目。一批产业融合项目有效推向市场,一批文化体验型旅游景区相继面世,一批老牌景区改造升级成效显著,施秉云台山喀斯特申遗成功,为我省再添一张世界级名片。
(四)改革破题释放发展红利。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遵义、铜仁、毕节、安顺等地把旅游改革纳入旅发大会重要内容进行部署。29个改革试点单位在优化机构设置、理顺体制机制、搭建融资平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铜仁等5个市州设立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旅发委,遵义、黔东南辖区内10余个县(区、市)恢复了单设旅游局建制。100个旅游景区加快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112个景区实现了公司化运营,省产投引进战略合作者发起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基金,省旅投与华侨基金设立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正式发售。
(五)“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5年将突破5000公里,9个市(州)均实现机场通航,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贵州致长沙段等相继开通,贵阳至成都、重庆、昆明的高速铁路也将陆续建成,立体化快速交通体系加速形成,贵州旅游发展迎来最大“红利”。依托100个景区和乡村旅游升级工程,开展景区网络化布局,启动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积极推动贵航集团、贵旅投集团构建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体系,开通荔波号高铁旅游专列,加快住宿设施改善,一批特色精品客栈和主题酒店应运而生。在广州、深圳、澳门等地开展高铁旅游主题招商推介活动。联合两广开发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组建贵广高铁旅游营销联盟,推出一批组合式旅游产品,实现区域营销优惠措施互通共享,高铁“红利”迅速释放。
(六)重大活动平台影响力彰显。创新旅发大会办会机制,每年整合资源出台一组支持政策,助推旅发大会承办地建设一批不低于4A级标准的景区和旅游项目、催生培育一批业态、制定实施一批涉旅管理标准、推进国有和国有控股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第九届旅发大会上,吴小莉、唐国强、章金莱(六小龄童)、于丹等12位知名人士担任“贵州旅游文化大使”,第十届旅发大会上,世界旅游组织前秘书长弗朗加利、国家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日本国旅游行业协会会长二阶俊博等9位国际知名人士出任“贵州旅游发展顾问”,“大使”、“顾问”在旅发大会上精彩发声,上百家境内外媒体集体发力,共同发出贵州好声音,传播贵州好故事。比照省的模式,全省9个市(州)也都建立了定期举办旅发大会的工作机制,平台效应向纵深拓展,迅速催生一批新景区、新项目推向市场。
(七)智慧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果。“智慧旅游云”纳入全省大数据产业“七朵云”重点工程,与天涯、贵旅集团、贵州联通、贵州移动等企业合作,编制《“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全面实施智慧旅游云建设工程。贵阳、铜仁智慧旅游城市试点,黄果树、青岩古镇智慧旅游云示范景区以及北斗卫星旅游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旅游景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多彩贵州云上旅游”APP设计开发初步完成,旅游电商服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彩贵州旅游卡”会员突破50万,淘宝贵州旅游馆入驻旅游产品突破1000种,黄果树智慧旅游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
二、打造“旅游升级版”的下一步举措
(一)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吸收借鉴其他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加快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成立景区综合管理机构,将多头的行业管理转变成协调联动的综合管理,解决旅游景区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推进全省旅游业统筹协调发展。
(二)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改造提升与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和支线机场相连接的景区旅游公路,加快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景区内部道路系统建设,尽快形成交通环线。依托高铁、高速公路网,完善交通沿线服务区、度假酒店、乡村客栈群、旅游公路、购物点、旅游公厕等旅游服务体系,打造“车窗风景线、最美旅游道”。围绕“5个100工程”建设,加快形成与国家公园省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城镇、观光工业等旅游产品,加快发展避暑休闲、温泉度假、健康养生、户外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规范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等主题旅游产品。
(三)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互通。结合示范小城镇、农业园区、城镇综合体、产业园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生态移民、精准扶贫、文化产业园区、湿地公园、休闲农业建设工程等,积极推进旅游与城市、文化、体育、工业、农业、商业、水利等融合发展,加速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塑造精品特色旅游品牌。
(四)建立文化旅游项目投融资通道。2015年4月,经积极推动,我省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拟总募集规模达到300亿元,一期基金首期出资45.45亿元,该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立足武陵山片区,辐射中西部,面向全国,重点投向旅游及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农业、医疗健康、养老、现代服务等领域。在省内其他地区积极推广该基金运作模式,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对我省旅游企业综合授信和融资贷款担保服务,吸引境内外资金参与我省旅游业发展和建设。
2015年10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