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代表名称: 梁杰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严格防范工业园区建设风险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335号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3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代表名称: 梁杰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严格防范工业园区建设风险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335号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3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梁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严格防范工业园区建设风险的建议》(第335号委员提案)收悉。该提案是2015年省政协提案委商有关部门确定的重点提案。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贵州产业园区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各项主要发展指标进一步向好,全省产业园区发展从“起步建设期”进入“快速发展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一)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为规范和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我省先后制定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0〕17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12〕48号)、《贵州省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42号)等政策制度,详细规定了产业园区的设立、分类、认定、管理及扶持措施等,使我省园区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健全。一是对产业园区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设立产业园区应当提交的材料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园区设立符合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所在地城市(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等一系列条件。二是建立了项目退出机制,明确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方法,采取谈判、收购、嫁接等多种措施,对一些圈而不建或产业层次过低、投资强度过小的企业进行清理整合,对“零增地”扩张、利用闲置厂房等节约用地的行为给予支持。根据我省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实际,原则上已不再新设立产业园区。

(三)考核评价力度不断加强。按照《贵州省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我省对100个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一是逐年制定《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推进计划》,不断完善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考评机制和考评指标体系。二是根据《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增比进位”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规定,对园区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将上一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兑现省级各项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据。三是对基础条件较差、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发展长期滞后、综合考评挂末的产业园区,进行通报、约谈、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三类工业园区”标准的产业园区,经综合评价后不再列入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

(四)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建立。债务风险防控方面:我省坚持“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适当增加增量,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产业园区债务管理机制。一是督促指导产业园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防控机制和年度投融资及还债计划,支持园区经营公司通过开展地产经营、产业投资、特许经营、有偿服务等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通过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助推产业园区通过实力增强、土地增值、企业贡献、税收增加等办法,使债务压力和风险缓慢释放,延长偿债时间,减少一次性风险冲击力度。三是严格管理和规范举债行为,坚持债务自借自还,存量上着力化解紧急偿债压力,增量上在批准的限额内着力控制新增债务。四是产业园区债务风险并入所属市县,按照国家规定的债务风险指标和预警线进行债务风险评价。五是启动全省产业园区模拟编制财务报表相关工作,以产业园区管委会为对象,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两张表,实行债务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2014年底,我省产业园区总资产为2036亿元,园区负债为1210亿元,资产负债率59%,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我省制定了《贵州省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对产业园区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所占比重和绿地率五项指标作了明确规定。严格要求各园区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除有特殊要求外,厂房建设一般在两层以上,控制单层,提高土地利用率。自开展标准厂房建设工作以来,我省产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厂房3050万平方米,入驻率为90%左右。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省产业园区发展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大幅提升。2014年,全省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9%,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3054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入园企业2260户,新增入园项目2507个,新到位签约资金2768亿元;完成税收537亿元,同比增长238.7%。2015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6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投资1667亿元,同比增长19.8%;新增入园项目1185个,同比增长20.1%;累计签约项目1079个,累计签约资金24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79亿元。

尽管如此,由于我省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正如提案所述,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融资难度较大、经营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下一步,我省将从重园区建设向重经营转变,注重优化现有园区的功能和布局,全面提升园区的发展质量和档次,努力推动我省产业园区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目前,我省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已经省政府第56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即将印发实施。《意见》将从推进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提质升级、实施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推进产城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等方面引领我省产业园区在新常态下提质转型。

二是坚持推动园区梯次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育”的工作思路,继续坚持“抓龙头、带中间、促后进”的做法,省级优先推动30个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引导贵阳市、贵安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市(州)抓好“两高”沿线产业园区建设,使园区连线、成片,打造产业承接带和经济走廊。促进小河—孟关、仁怀—习水向1000亿级园区迈进,鼓励开阳、瓮安—福泉等一批园区向500亿级对标,打造100亿级园区培育方阵。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10个县,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小区。

三是着力加快主导产业培育。结合我省装备制造、能矿加工、四个一体化、大数据、大健康医药、“五张名片”、军民融合等主导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小孟装备制造、汇川机电制造、安顺民用航空等产业园区,依托息峰、开阳、福泉、盘北、大龙等园区推进磷、煤、铝、钢、锰等资源型产业向精细化迈进,指导乌当、红花岗、仁怀、镇远等园区发展医药、白酒、食品等特色产业。

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投资环境。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核心区将全部实现“七通一平”,2017年全部达到“九通一平”。着力推动标准厂房建设和利用,适度控制标准厂房规模,优化标准厂房开发模式,推行定制式、订单式建设,提高标准厂房的适用性、针对性和使用效率,切实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和产出强度。着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2016年全省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将产业园区跨区域重要交通路网列入省级项目规划并加快组织实施,改善园区外部交通条件,努力降低物流成本。

五是努力增强园区经营实力。科学指导产业园区盘活土地、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等有形资产和经营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更好地发挥园区经营公司作用,支持经营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私募基金、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集合债和开展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提高园区投融资水平和经营质量。引导园区积极防范和应对债务风险,坚持谁举债、谁偿还,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风险可控为前提,保持合理债务水平,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2015年8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