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韦井懈代表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将水族教育参照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592号 |
主办单位: | 省民宗委 | 会办单位: | 省教育厅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9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韦井懈代表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将水族教育参照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592号 |
主办单位: | 省民宗委 |
会办单位: | 省教育厅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9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韦井懈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水族教育参照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的建议》(第592号)收悉。该建议是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由李岷副主任督办。经认真研究,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从2005年开始,国家根据民族人口数量确定人口较少民族,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对人口较少民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帮助其加快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全国总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民族列为人口较少民族进行重点扶持,“十二五”时期扶持范围扩大到30万人以下的28个少数民族。我省毛南族、仫佬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列入了国家扶持规划范围,而水族由于在全国总人口约有41万人左右,一直未能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列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重点扶持范围。为支持水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省在2015年、2016年多次向国家专题汇报将水族列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但据反馈,国家民委经在全国范围调研后提出,“十三五”时期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范围仍按“十二五”时期的30万人以下的28个少数民族,水族暂未纳入人口较少民族范围。
近年来,我省为提升水族地区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提升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制定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省民宗委<贵州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5〕213号),要求到2020年,各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二是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了100所民族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全面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行动计划,支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开设了民族民间文化课程和建设民族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三是从2015年起,提高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分配因素在基础教育项目资金分配中的比例权重,不断加大对水族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其中,积极争取中央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和安排省级民族教育专项经费118万元用于支持三都九阡中学、都江小学、打渔小学等5所民族学校建设。四是支持民族文化教育,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倾斜安排民族资金支持三都县中和镇新阳小学、三都县第三小学等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双语”教学,以及开展民族古籍收集出版等。五是积极争取国家宗教事务局定点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制定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定点扶贫工作规划(2016-2020年)》,将举全国宗教团体之力,对三都水族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予以全方位重点扶持。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采纳建议提出的意见,继续推动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确保民族教育从“协调发展”到“全面提升”,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一是加大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加大对三都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一般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支付倾斜力度,实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重点保障。二是在实施“双百工程”、民汉双语教育、民族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时,优先向三都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倾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在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扶贫工程项目时,对水族及水族地区给予重点倾斜,推动包括水族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四是以国家宗教局定点帮扶三都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宗教局专项扶持资金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三都水族自治县尤其是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