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民建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周边生态治理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98号 |
主办单位: | 省林业厅 | 会办单位: | 省发展改革委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98号党派提案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民建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周边生态治理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98号 |
主办单位: | 省林业厅 |
会办单位: | 省发展改革委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98号党派提案的答复 |
民建贵州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周边生态治理的建议》(第98号党派提案)收悉,该提案是2017年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提案,由蒙启良副主席督办。提案客观准确反映了目前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周边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加大对库区生态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库区林业产业发展、完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经认真研究,现结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等单位的办理意见,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具体答复如下: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我省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贵州省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工程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黔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黔中地区脱贫攻坚步伐,促进黔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我省高度重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水质安全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2015年3月1日,省人大颁布了《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条例》,2017年1月省政府组织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质安全和生态治理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对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清单式整改,并建立了长效保护机制,确保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生态安全。
(一)关于“加大库区生态建设项目倾斜及资金投入”的建议。“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尤其加大对长江流域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2016年,省林业厅安排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涉及的纳雍、织金、水城、六枝4个县(特区)造林面积103.3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5.13万亩(占全省总任务477.4万亩的17.83%);完成林业投资9.3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86亿元、省级投资0.49亿元。2017年,截至9月底,4个县(特区)已实施造林面积138.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35.37万亩;已投入林业资金4.98亿元。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周边生态项目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继续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扎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关于“加大库区林业产业建设扶持及投入”的建议。为促进涉林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林下套种套养,推进涉林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等,我省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省林业厅据此制定了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通过推进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构建人造板生产集群、油茶产业集群、核桃产业集群、刺梨产业集群、核桃茶叶集群、桉树油桐产业集群、家具产业集群等,促进林农收入较快增长,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下一步,我省将根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因地制宜指导帮助库区广泛实施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精品水果,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强对林业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争把库区周边建成林业产业带,有效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同时为将库区建成景区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三)关于“加大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建议。目前,省政府已统筹发改、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水利、旅游等部门,着手制定黔中水利枢纽库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在库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利用宜人气候、秀美山水、丰富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发展山地旅游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林业产业等生态利用型产业,并围绕实现产业发展、全面小康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下一步,我们将充分采纳提案提出的合理建议,指导当地政府科学规划和布局库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加强景区内、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连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将在库区周边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提高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解决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改善库区生产生活条件。
2017年10月26日
(此件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