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名称: | 致公党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
| 建议标题: | 改善贵阳城市公共厕所现状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4040号 |
| 主办单位: | 贵阳市政府 | 会办单位: | 无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040号提案的答复 | ||
| 代表名称: | 致公党贵州省委 |
| 会议届次: | 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
| 建议标题: | 改善贵阳城市公共厕所现状的建议 |
| 建议编号: | 第4040号 |
| 主办单位: | 贵阳市政府 |
| 会办单位: | 无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040号提案的答复 |
致公党贵州省委:
你委提出的《改善贵阳城市公共厕所现状的建议》(第4040号提案)收悉。该提案是2020年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提案,由蒙启良副主席牵头督办。收到提案后,我厅组织贵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公厕建设密度的建议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2007年贵阳市编制了《贵阳市城区环境卫生(再生资源利用)设施规划(2007—2020年)》,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明确了公厕的建设规模和规划布点,并从设置密度、公厕建设标准、公共区域设立标志或指路牌、设置要求等方面提出要求。按照规划,贵阳市把特定地块配建公厕要求纳入规划条件通知书,从源头上保障公厕数量及布局的合理性,并要求公厕必须临市政道路,设置在地块正负零标高层的临街建筑内,设置醒目标志,无条件对公众开放;具体设置按照公厕相关设计规范执行。目前,贵阳市城管系统管理的环卫公厕共605座,移动公厕14座。
针对公厕分布不合理、服务面积较大等问题,贵阳市将在今后的城市建设改造中,在总体方案设计审图阶段增设城市管理环卫部门参与会签,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2018)规范和标准提出环卫设施设置要求;在无公厕的路段和人流量大的区域,选择合适地方增设一定数量的移动环保公厕,提升公厕密度,满足市民需求。
二、关于完善公厕内部设施的建议
贵阳市部分公厕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存在如厕蹲位较少、布局不够合理、设备较为陈旧等问题,加上如厕人员较多,公厕设施耗损较快,如厕环境达不到市民需求。对此,一方面,贵阳市编制完成了《贵阳公共厕所建设设计指导方案》,并在公厕方案审查审批时,明确了无障碍设计、男女厕所蹲位比例、婴儿打理台等具体规定;要求充分考虑与周边自然环境、与相邻建筑物的景观协调性,提出公厕建筑色彩以及外立面风格(现代、欧式、民族三种为主)等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制定了《贵阳市城镇公共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不断加强公厕软硬件建设,促进全市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整体提升。2018—2019年新建、改扩建城镇公厕300座,2020年将提升改造城镇公厕50座。对符合条件的公厕,根据实际需求,增设公厕残疾人通道、专用座便器、小便器和扶手,儿童专用座便器、小便器及特殊人群使用的“第三卫生间”,增加通风及负压设施,以消除公厕异味。经过改造,公厕使用功能、使用环境均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如厕满意度。
三、关于强化公厕管理员岗位责任的建议
一是根据《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为做好公厕的日常管理,贵阳市制定了《免费公厕考核管理办法》,从规范管理、保洁作业、文明服务等方面明确了公厕管理人员、保洁服务人员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管理考评,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公厕管理制度不规范、环境卫生质量不达标、设施设备运行不正常等问题严格进行扣分扣款,通过严格考评提升公厕管理规范化。三是启动“智慧环卫”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公厕智能化管理水平。系统上线后可实现如厕人流量监测、臭气监测、公厕设施监管、保洁人员管理等“7×24小时”实时智能监管,广大市民可在指定网页或手机APP上查询全市城管系统免费公厕的地理位置、蹲位数、在用状态、当前和历史卫生考核评价等信息,方便市民监督,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