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名称: | 民革贵州省委员会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
| 建议标题: | 做好我省苗医药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009号 |
| 主办单位: | 省卫生健康委 | 会办单位: | 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009号党派提案的答复 | ||
| 代表名称: | 民革贵州省委员会 |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
| 建议标题: | 做好我省苗医药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 |
| 建议编号: | 第1009号 |
| 主办单位: | 省卫生健康委 |
| 会办单位: | 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009号党派提案的答复 |
民进贵州省委:
您委提出的《做好我省苗医药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第1009号)收悉。非常感谢对全省苗医药保护、传承、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建议内容丰富,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很大部分已经在今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中予以吸收采纳,在有关部门开展的实际工作中具体实施。该提案是2020年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由张光奇副主席督办。经认真研究,现结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办理意见,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具体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力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建议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苗医药产业的发展,2018年,我省挂牌成立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统筹推进中医药管理、服务、教育、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医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苗侗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全力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等文件,自上而下,不断完善我省苗医药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布局我省苗医药药材种植、加工、成药和销售,集中力量抓项目、抓产品、抓企业,全面推动我省苗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目前,我省正在抓紧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积极推动《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尽快通过立法审核,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二、关于“强化全力加强产业链条协同”的建议
健康医药产业是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之一,苗医药产业是其中的重要支撑。为此,我省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医药制造业、医药服务业和健康融合产业,强化分工协作,共同推动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医药园区建设。围绕环贵阳医药产业圈建设,重点打造乌当、修文、龙里等医药产业园区。目前,全省已建成医药园区6个,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黔南等地,3个地区医药产业占全省比重为85%以上。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81家(含神奇、景峰、和仁堂等36家中医药企业)。二是积极推进苗医药研发创新。2019年,出台《关于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组织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工作。同年,发布《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人参、夏枯草等18个粉体饮片标准。截至目前,重点培育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肺力咳合剂、仙灵骨葆片等5个标志性龙头品种和银丹心脑通、骨康胶囊、银杏达莫、舒肝宁、斑蝥酸钠等10个亿级大品种;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596个;审批了黄芩、金银花等10个品种粉体饮片标准。三是全面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工作。专门制定了《贵州省“定制药园”建设工作方案》,专门组织召开全省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供需对接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2020年,全省“定制药园”将达到20万亩。
三、关于“积极推动苗药进《药典》《药食同源目录》《新资源食品目录》”的建议
针对我省铁皮石斛、天麻、灵芝、杜仲叶、党参等5种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实际,省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从加强药食同源物质开发利用、检测机构资质审批改革、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扶持等多个方面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有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2020年1月,我省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分别报送了《关于呈请核定<贵州省铁皮石斛等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方案>的请示》,积极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行汇报沟通,申请支持。目前正等待批复中。目前,我省申请进入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品种49个,已上报国家药典委员会,有26个品种纳入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4个品种进入《中国药典(2015年版)》增补本。
四、关于“强化苗医药知识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针对苗医药传承主要是口口相授,师徒相授,祖传家教,没有文字记录的现状,我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苗医药的传承和保护。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联合组织开展贵州民族医药(苗医药)研究、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苗医特色诊疗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在技术传承方面,加强苗医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与深圳幸福生活集团有限公司、黔东南神话苗侗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以社区健康管控为目的推广应用苗侗特色诊疗、保健技术、医药产品开发,培训一批基层医院、诊所医师,培养一批相关从业人员。在特色诊疗技术保护方面,积极开展苗医药标准研究和制定。已完成苗医慢性疼痛诊疗技术标准55项,苗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及临床诊疗术语制定107项,苗医保健技术标准制定7项。
下一步,将按照《贵州省健康医药产业2020年工作计划》,重点打造环贵阳医药融合产业圈,继续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骨干企业。聚焦主导产品打造,加大优势产品、加大二次开发力度,重点推动配方颗粒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加快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技术审核和质量标准复核,2020年底,推动2-3家企业300品种投入临床使用,更好满足中医临床用药需求。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支持打造天麻、铁皮石斛、 党参、灵芝、杜仲叶等一批药食两用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药食两用产业。加强民族医药、苗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布贵州道地药材目录,促进贵州省民族医药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