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叶森林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做好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208号 |
主办单位: |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 会办单位: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税务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8号提案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叶森林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做好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208号 |
主办单位: |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
会办单位: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税务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8号提案的答复 |
叶森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强化金融服务保障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第1208号提案)收悉。该提案是2021年省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提案,由谭炯副省长牵头督办。省政府高度重视,经组织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银保监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省税务局等单位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障基本情况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20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采取了系列务实举措。今年9月,省政府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若干措施》,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23项具体措施,要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积极申建毕节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半年,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592.8亿元、同比增长17.9%,支持小微经营主体77.1万户、比年初多6.2万户;全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945.4亿元、占普惠小微贷款的36.5%,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新增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法人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首贷户2637户、同比增长12.84%。
二、关于提案有关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科学测度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建议。一是着力深化名单推送型融资对接机制建设。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各市(州)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有效强化金融与财税、产业、监管等政策的协同,深化名单推送型融资对接机制建设,推动政金企精准对接。截至2021年8月末,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4976户,其中,有2575户企业获得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率达90%以上。二是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2020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的通知》,创新建立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多层次开展“面对面”常态化融资对接,全天候开展“键对键”便捷化融资对接,深层次开展“点对点”精准化对接,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三方信息不对称问题。2020年我省分别开展了春、夏、秋、冬四季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全年融资对接签约项目1274个、金额11049.1亿元,创历史最高。2021年以来举办了春季、夏季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全省共签约项目1219个、金额2272.97亿元。
(二)关于“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增信机制”的建议。一是扎实开展“4321”政银担业务。省财政厅先后印发了《贵州省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政银担风险分担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4321”政银担模式,面向小微、“三农”主体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发生代偿时,原则由“政银担”三方按“4321”比例分担(本级担保公司承担40%,省级财政风险补偿金承担30%,合作银行承担20%,担保机构所在地本级财政风险补偿金承担10%)。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4321”业务在保余额135.39亿元,累计扶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8453户。二是深化开展“442”政银担业务。2020年12月,省财政厅对“4321”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印发了《贵州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政银担风险分担暂行实施细则》等文件,实施“442”政银担风险分担政策,从2021年1月1日起,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所开展的1000万元以内的小微、“三农”融资担保业务,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上上浮不超过30%,担保费率在2%以内。业务发生代偿时,原则由项目的承保担保机构、省级风险补偿、合作金融机构分别按4:4:2比例承担融资担保业务代偿风险,通过多方合作、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撬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放大倍数,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融资担保公司在保户数30万户、在保余额763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在保户数3.2万户、在保余额368.3亿元,上半年累计增加1.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在保户数0.6万户、在保余额176.5亿元、占比47.9%,涉农在保户数2.4万户、在保余额102.2亿元、占比27.8%。
(三)关于“建立规范的小微企业经营体系”的建议。一是引导民营和小微企业规范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每年定期开展“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和“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等活动,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进行培训,引导民营和小微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保持良好信用状况,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扎实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省税务局联合省工商联、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定期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推送政策、针对性宣传辅导、便利办税缴费、助力轻松融资等硬核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四)关于“推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保障”的建议。
一是推动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见效。聚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认真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优惠力度,并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解决企业资金的接续难题。截至2021年7月末,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为各类企业累计延期本息金额265.9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34万户,向16.38万户市场主体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73.78亿元。同时,有效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杠杆撬动作用,全省支小再贷款余额165.19亿元,再贴现余额110.87亿元,已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224.42亿元。二是精准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开展数据挖掘,整合信用信息数据资源,精准对接小微企业多元融资需求。扎实开展公益法律顾问活动,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劳动人事、商业合同、债权债务等针对性法律咨询服务;经常性开展金融知识和融资政策培训,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率。
(五)关于“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首贷培植行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信用贷款、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奖励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等措施,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045.17亿元,较年初增长13.7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65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7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213亿元。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省工业级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投贷联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其中,基金累计支持项目185个、21.314亿元,基金联动合作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2.68亿元。2020年以来,专项资金累计支持项目311个、2.8831亿元。三是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目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正积极推进“贵州金融云”平台建设,拟通过该平台展示各类金融优惠政策,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开展线上融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了“企业帮”服务平台,专注为小微创新、创业企业成长提供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近日设立17亿元的贵州省中小企业信贷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引导合作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额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省税务局打造“税企互动平台”,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一对一”、可视化精细辅导和互动式、场景式纳税服务,帮助小微企业精准掌握政策信息、获得专题涉税辅导。贵州银保监局、省税务局和省内各银行机构推出“银税互动”服务,建设“税务信用云”平台,帮助企业凭借税务信用获得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决策部署,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进一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