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代表名称: 姚华杰 会议届次: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促进县区文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356号
主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 会办单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局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56号建议的答复
代表名称: 姚华杰
会议届次: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促进县区文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356号
主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
会办单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局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56号建议的答复

姚华杰代表

感谢您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提出的《关于促进县区文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是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于杰同志领衔督办。按照2023年重点建议办理要求,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局会办。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帮助完善基层康养体系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康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康养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形成了“森林康养、红色康养、山地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多种康养模式相结合的基层康养体系。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整合富有地域特色的森林、温泉、中医药、养老、户外运动等优势资源,着力推进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山地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先后印发《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重点打造温泉康养产业、医药医疗康养产业等6个康养产业新业态。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8家、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14个、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100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2个。二是强化专项政策支持。在医药康养方面,印发了《贵州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全省中医药康旅融合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等相关政策文件,围绕培育医养结合机构、推动“中医药+康养”提质升级提出了30余项具体举措。在温泉康养方面,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温泉度假地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为推动温泉康养多层次、差异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在老龄康养方面,省卫生健康委出台《“十四五”贵州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着力打造“康养到贵州”服务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二、关于“帮助提升基层人才素养”的建议

我省始终把加快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基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有效提升基层文旅康养人才素养。一是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意见(试行)》,重点围绕“一圈、八区、十带、多门户”的全域化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培养一批民族医药、刺绣蜡染等民族文化旅游人才。二是强化康养人才技能培训。我省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和康养企业培训资源,建立完善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康养培训能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民政厅等部门组织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围绕“一老一小”康养计划等重点项目,计划三年内在全省培训各类康养人才12万人次以上。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共同在凤冈县举办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培训班,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为各市(州)、重点县培训行业人才。

三、关于“引导支持产业联动”的建议

紧扣产业融合发展大趋势,着力推动文旅康养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地方文旅康养跨行业、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加大产业联动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为促进民宿业与温泉康养、医疗康养等行业融合发展,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着力发挥民宿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带动支撑作用,提升贵州民宿旅游市场化、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加大对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2021年以来,省级文旅基金共投入22.57亿元支持14个康养类产业项目联动发展。二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在体旅融合方面,充分利用贵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村超”“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山地英雄会汽车越野场地赛”等系列知名赛事活动拉动基层文旅产业持续升温;在农旅融合方面,全省遴选确定17个村作为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支持民族特色村寨实施特色民宿、民族医药康养、传统手工艺、生态渔业等特色文旅项目,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传统村落、特色村寨融合发展新业态。在数旅融合方面,积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全省大数据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44.4,较三产平均水平高出0.3,涌现出“一码游贵州平台”“黄果树智慧旅游数据云平台”等一大批旅游康养融合标杆项目,带动344户康旅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

四、关于“加大信息技术资源倾斜力度”的建议

我省立足大数据产业优势,加快推动大数据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持续助力文旅康养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搭建一批数字化转型平台。省大数据局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五年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贵州站活动,大力推广数据与旅游产业融合解决方案,全力打造“一码贵州”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乐品鲜活”“黔菜网”等一批区域特色平台和行业特色平台,推动传统旅游、电商多领域融合发展。二是完善一批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印发《贵州省5G应用场景行动方案》,重点支持文旅行业、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打造5G应用场景,大力支持县区旅游景点景区5G基站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省景区共有5G基站2762个,431个3A级以上景区实现全覆盖。抢抓“东数西算”机遇,为与县区文旅康养产业关系密切的云旅游、云直播等服务提供算力支撑。三是提供一批技术资金扶持。组织大数据融合服务商赴各市(州)企业开展上门会诊、宣讲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先后下达89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织金洞智慧旅游项目”等10个旅游企业项目建设,通过云使用券支持15家旅游企业上云用云。

五、关于“加强协调联动”的建议

一是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为实现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抓康旅的联动格局,我省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旅游产业化专项组,下设8个工作组,正在研究成立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专项组,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基层康养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康养旅游发展动能。二是支持基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协会建设。按照“取长补短、整合资源、合作发展”的原则,指导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成立覆盖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旅游、森林康养旅游、旅居康养、运动康养等多领域、跨行业的产业发展协会及协调议事机构,充分整合域内政策、资金、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加快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一体谋划、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统筹调度,加快完善基层康养体系,着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督促指导各有关地区和部门狠抓责任落实,切实推动文旅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奋力打造“多彩贵州”文旅康养新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