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罗治章 | 会议届次: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690号 |
主办单位: | 省林业局 | 会办单位: | 省应急厅 |
复文标题: |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90号建议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罗治章 |
会议届次: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690号 |
主办单位: | 省林业局 |
会办单位: | 省应急厅 |
复文标题: |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90号建议的答复 |
罗治章代表:
感谢您对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及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情况
(一)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防灭火基础能力提升。近年来,省级层面先后组织编制《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贵州省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贵州省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规划(2021—2025年)》《贵州省林火阻隔和防护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24年—2035年)》,将森林资源占比大、防火任务重的县(市)防火应急道路、取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内容纳入规划范围。2023年2月,省林业局编制了《贵州省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方案(2023—2025年)》,将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天眼”等重点区域周边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纳入。同时依托规划和方案编制,积极对接国家和省财政,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持续加强防火应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经调度统计,全省已建成森林防火应急道路8万余公里(含兼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功能的乡村道路),依托农村安全饮水、高标准农田灌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项目建成森林消防蓄水池7900余处。同时依托中央和省级资金项目申报和实施,持续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有林场等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推进防火应急道路、蓄水池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省防火阻隔体系。
(二)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情况
省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森林防火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省林业局、省应急厅共同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形势会商、协同联动等工作机制。省林业局制定了《贵州省森林草原火情早期处置办法》《贵州省林业系统森林火情信息报送和核实管理办法(试行)》等。二是建立省际防火联防机制。2023年,省林业局牵头组织举办滇黔川渝藏湘桂林草主管部门森林草原防火联席会议,签署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草主管部门森林草原防火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在“滇黔川渝藏”森林草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黔湘桂”森林草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同做好省际交界火灾预防、火情早期处置、防火项目建设、合作指导等工作。三是省森防指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印发《省林业局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林业系统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完善防火机制,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规划,推进防火项目建设,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防火通道、隔离带、视频监控、蓄水池等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省级层面制定《贵州省森林火险监测预警机制》《贵州省森林火情信息报送机制》《贵州省森林火灾信息发布机制》《贵州省森林火灾救援处置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强化火灾处置各个环节。省林业局制定印发《贵州省森林草原防火闭环管理机制》,加强火灾全过程管理,对灾情评估、迹地复绿等有关事项进行规范和明确,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关口前移、末端落实。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方案实施
2024年4月,省林业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消防救援局贵州机动队等单位研究编制《贵州省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方案(2024—2027年)》。攻坚方案主要建设内容为:以防护阻隔、监测预警、防护支撑、防灭火队伍体系建设四大板块的生物防火阻隔带、森林防火应急道路、森林消防蓄水池、林火视频远程监控前端、火源管控卡口视频监控前端、视频监控资源汇聚系统、防灭火装备物资储备建设、森林草原火险综合监测站、航空护林、基层护林体系、贵州森林消防机动队建设11个方面作为主要建设内容。资金保障方面:按项目渠道,同时由林业、应急、消防系统及国家消防救援局贵州森林消防机动队共同投资;按资金来源,分别来源于中央资金和地方资金。下步依托攻坚方案为支撑,积极对接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委,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项目支持,通过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二)持续提升森林防灭火基础能力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齐当前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短板,重点突出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环城林带等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着力解决林区内“断头路”和集材废弃路问题,与林区现有内外部道路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林区防火道路网络。通过在重点林区建设消防蓄水池,有效缩短消防车取水输水路程,大幅提升以水灭火能力。一是通过国债项目投资,在森林火灾高风险县(区)建设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373套、视频监控1046套,在省级部署大型无人机1套,在黔西南、黔东南、遵义、六盘水各配备中型无人机1套;在安顺、铜仁、黔南的11个县(区)实施增发国债生物防火阻隔带项目,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8397.96公顷(长2799.32公里,一般宽度≥30米)。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二是抓好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防火项目建设。2024年省林业局组织9个市(州)申报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共14个。经积极争取,2024年我省林业系统获批中央投资项目11个(防火应急道路项目6个、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5个),总投资6926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39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864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有防火道路、蓄水池、监测预警、专业队伍建设及防灭火装备物资配备等。下步将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尽快开工建设,全流程实施动态化监管,确保项目建设按期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三是持续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赤水市、江口县、雷山县、施秉县等共230公里防火通道和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安顺市、黔南州等重点区域共1234处蓄水池建设(依托中央资金国有林区防火应急道路、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项目为支撑)。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置及扑救能力,有效遏制林火蔓延,最大程度减轻森林火灾损失。
(三)持续抓好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
省级层面持续健全完善森林防灭火机制,为森林防灭火工作做好支撑和保障,并结合工作开展推动各项机制落实落地。一是省级层面及时抓好《贵州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同步督促指导市县两级修订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二是结合阶段性森林防灭工作特点,及时完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健全森林防灭火体系。三是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灭火“四三二一”工作机制。即“四及时”:监测预警、信息报送、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及时;“三管住”:管住山、管住人、管住火;“两到县”:高火险时段省级工作组驻点包保到县;每日将火险预警通报到县,叫应提醒到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一攻坚”:高火险时段应急、公安、消防、林业、气象等部门联合值守,一旦发生火情,统一指挥调度,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及时扑灭山火。
下步,省林业局、省应急管理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将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中央资金和项目支持,做好地方配套资金保障,持续加大全省森林防火应急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森林防灭火体系,提升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守好安全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