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代表名称: 徐来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聚焦资源培育产业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带和重点农产品的提案 建议编号: 第1092号
主办单位: 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
复文标题: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92号提案的答复
代表名称: 徐来
会议届次: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聚焦资源培育产业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带和重点农产品的提案
建议编号: 第1092号
主办单位: 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
复文标题: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92号提案的答复

徐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聚焦资源培育产业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带和重点农产品的提案》(第1092号)收悉,该提案是2024年省政协提案委商有关承办部门确定的重点办理提案。按照2024年重点提案办理要求,交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会办。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支持,夯实企业基础,构建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贵州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贵州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贵州省农业“两规”企业培育方案(2023—2025年)》等惠企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持续开展认定监测工作,精准服务和支持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00家(含国家级6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299家,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龙头企业梯队。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持续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我省的支持帮助。截至目前,共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农业产业强镇58个,争取中央资金27.6亿元;获批国家级2022、2023年农产品供应链实施省份,争取资金2.8亿元。同时,持续培育引领型龙头企业,今年以来,省级直补兑现新培育1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奖补650万元,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奖补10万元,115家农业企业上规入统奖补1150万元。三是拓宽销售渠道。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省外第六届上海市对口特色商品展、消博会、广交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活动,大力开展省内“黔货辞旧岁·新春享优惠”2024新春年货节、首届贵州名优商品展暨消夏消费季、老字号嘉年华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展省内外市场,提升贵州名优产品知名度。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依托国家产业发展项目,立足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强项目整体谋划,瞄准全产业链开发,不断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产业优秀主体、科研院所、行政单位相互协作,不断构建完善农业产业链,推动全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城、湄潭、修文、麻江、安龙、石阡、习水、都匀、威宁、台江1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示范带动集聚发展,辣椒、肉牛、蔬菜、油菜、食用菌、中药材6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2024年新增获批关岭、兴仁2个农业产业园,绿茶、生态肉鸡2个产业集群项目。

(三)不断优化农业项目政策体系。将生产指标作为优选实施主体的重要依据,建立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体系,切实提升项目成效。省级层面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2024年,我省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资金8.1亿元,指导各地选择综合实力强、生产规模大、联农带农好的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每月调度,强化调研督导,严格监督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通报并督促按时整改,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二、关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品,强化品质提升产业优势”的建议

(一)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供需对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贵州特色、比较优势等因素,重点打造肉牛、茶叶、辣椒等千亿级产业,建设全国优质肉牛供应基地、全国高品质茶叶加工中心、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大力推动竹、油茶、刺梨、天麻、红托竹荪等百亿级优势单品,持续做大产业规模、扩大区域覆盖面。指导各地发展蛋鸡、蓝莓、薏仁米、太子参、三穗鸭、山桐子等特色产业。辣椒、刺梨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规模处于全国前列,肉牛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生猪从2018年调入175.8万头变为调出351万头,肉牛、茶叶、辣椒、中药材、水果、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超500亿元。

(二)坚持品牌引领,打造拳头产品。立足全省粮油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农业拳头产品。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区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特色产业,打造贵州辣椒酱、贵州绿茶、贵州黄牛、贵州刺梨、黔菌、镇宁蜂糖李、麻江蓝莓等一批“土特产”。建立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85个,推荐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遵义朝天椒、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三穗鸭6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目录。发布贵州农产品十强区域品牌,“贵州绿色农产品,吃出健康好味道”深入人心。

(三)坚持质量为本,加强品种培优。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施种业振兴,省级财政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038万元,开展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大豆等作物和生猪、肉牛等畜禽良种攻关,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322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549个。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3个,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23年开展监督抽查61179批次,合格60993批次,合格率99.7%。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名特优新农产品9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54个,绿色食品506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建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聚焦资源持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入挖掘和发展重点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带,不断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