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到2025年,要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2021年6月7日)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四大行动

贵安新区滥坝村玩转“研学+旅游”

接待超2万人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超110万元。

这是去年贵安新区滥坝村发展研学产业的亮眼成绩单。今年,滥坝村的研习基地又升级了!

2月21日,记者来到滥坝村,远远便看到满是葡萄架的田地里立着研习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欢迎牌。原本单调的梧桐树小道旁,增添了不少各有特色的彩色木屋,十分吸睛。

“这两年,我们承接了不少中小学生研学、亲子活动、企业团建和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反响非常好。拿着这两年发展研学产业挣到的第一桶金,我们又把研习基地范围扩大了,流转了80亩土地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滥坝村党支部书记曾凯自豪地说。

曾经被称为“烂”坝村的地方,变化可以用巨大来形容。短短两年间,村集体收入从几乎为零,跃升为一年超百万元。

“越来越觉得那时候的决定没错!”曾凯介绍,2023年初,他带领村“两委”和村民代表,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变村庄命运的决心,共同筹资150万元,通过村集体经济“1+1”(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经济主体)模式,创建了研习基地,同年6月18日投入运营。

边运营边摸索。滥坝村与贵安新区露意森休闲基地达成合作,有了专业运营团队,也有了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体系。随着“农耕+文旅+科创”沉浸式研学项目开启,滥坝村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来了,咱们村里的环境一定不能丢人。”村民们一致行动起来。以农村“五治”为突破口,以前杂草丛生的小路如今铺上了水泥,老旧的房屋被粉刷一新,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越来越多村民成为了研习基地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村民甘文学家首先把闲置多年的农房收拾了出来,变身手艺木工坊,拿到了流转费和务工收入。村民余海春将自家闲置农房改造成了民宿。“我们还在基地打扫卫生、管护农田,一年务工收入就有3万元。”余海春满足地说。

曾凯感慨道,打破了传统观念,优化了乡村功能,提升的不仅是村庄的外观“颜值”,更是村民的内在“气质”。

如今,滥坝村农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村里的农副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我们村种了800多亩葡萄,光是采摘体验就能把村里的葡萄销售问题全部解决。”曾凯说,采摘经济带火了产业,葡萄亩产值增加了3000元。

这些日子,村民陈永兰正忙着给葡萄树施肥。“抱团来发展,村里的产业越来越旺,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