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要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2021年6月7日)
秋日清晨,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被一层薄雾轻柔笼罩,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葡萄园里,果农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香甜的葡萄;江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内,烧烤店老板忙碌地备菜摆盘,准备迎接新一天的顾客;辣椒基地中,村民们弯腰采摘着带露的鲜椒,红彤彤的果实映红了他们的脸庞;非遗体验馆内,游客们饶有兴致地跟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蜡染技艺,各式精美的图案在阳光下格外夺目。
“10年前哪敢想这样的日子!现在靠发展产业和旅游,2024年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5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2万元。”黄丝村党委书记袁怀龙说,“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近年来,黄丝村积极践行“农村社区、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发展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度假景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品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农家乐的“周末经济”“假日经济”更是蒸蒸日上。
走进葡萄长廊,巨峰葡萄、金手指等品种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售卖点前顾客络绎不绝。“我从贵阳开车来的,买了60多斤。”顾客陈先生在每年葡萄成熟时都会来采购。
福泉市福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杨艳,不仅是售卖点的销售人员,也是村里的水果种植大户。她介绍,近段时间像黄桃、葡萄等水果一天能卖2000多斤,“特别是我家的高山梨,一天就卖了1万斤,收入近4万元。”
为拓宽农产品销路,黄丝村积极与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江村对接合作,把黄丝村的黄桃等水果销往广州市场,实现了多渠道增收。仅2024年,就帮助种植户一次性销售14万元黄桃,增收超7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发展看干部。”黄丝村始终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助农增收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的“三带”作用,立足村情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谋划项目。目前,该村重点发展草莓、葡萄等精品水果种植,同时发展蔬菜、辣椒、烤烟、生猪等种植养殖产业,还创办了贵州水更好饮品有限公司、黄丝香卤厂和非遗体验馆,形成了多元化产业格局。
黄丝江边布依寨背靠青翠麒麟山,面朝碧波鱼梁江,旖旎的自然风光为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20多家生态农家乐遍布村寨。黄丝本地人杨焱今年2月底在村里开了一家和善烧烤店,随处可见的水景、绿植成为了烧烤店的亮点。“离城市近、风光好,再加上食材新鲜,城里人来过之后都赞不绝口。烧烤店开业半年来,营业额达到了110万元。”
“我们通过打造‘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业态,今年以来黄丝村已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万元,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稳赚、家门口打工好赚、乡村旅游多赚的‘三赚’目标。”袁怀龙表示,下一步计划深化产业布局,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农民增收,争取2025年村集体经济达到800万元,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