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到2025年,要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2021年6月7日)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四大行动

毕节织金:指尖技艺,绣出时尚伴手礼

10月7日,在毕节市织金县平远古镇的依文・中国手工坊数字化产业基地内,28岁的绣娘王秋雨手持蜡刀,轻蘸蜂蜡,向游客展示如何在素布上勾勒飞鸟纹样。

“老辈人绣鹡宇鸟纹,讲究原汁原味的古朴线条,说能护佑家人平安。但现在大家更喜欢鲜活的设计,得搭配一些独特的植物图案,这样做成的围巾才够‘潮’,更受游客欢迎。”王秋雨说。

这份对老手艺新表达的琢磨,源于王秋雨从小与苗绣结下的深厚缘分。1997年出生的她,8岁就跟着阿妈学苗绣,2015年考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学习刺绣与蜡染工艺。

大学毕业,她选择回乡,正式踏上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之路。“正是因为热爱苗绣,我才选择这个专业。只有把苗绣传承下去,所学才不算白费。”

王秋雨知道单靠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2023年,她成为依文集团织金数字化产业基地负责人,带着一批绣娘不仅将民族纹样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还将手工坊打造成文旅体验点,让游客不仅能赏非遗、体验非遗,还能把非遗“带回家”。

“这是我们目前销量火爆的款式之一。包型设计简单大方,符合现代审美;精致的古朴几何纹刺绣,把民族文化的韵味完全凸显出来。平时带它上班,不仅实用,还能衬出使用者的个性与品位。”在产品展柜前,王秋雨手持一款热销电脑包认真介绍。

这款电脑包吸引了深圳游客胡蕊。她来织金旅游时走进工坊,一眼便相中这款设计新颖的产品。“我当场就买了两个,一个自用,一个送闺蜜。后来同事看到都想要,我又陆续团购了60个。”胡蕊说,“现在我们办公室好多人都带着这款包,每次有人问起,我都会跟他们讲织金苗绣的故事。”

游客的认可,让王秋雨更加坚定了推动苗绣产业发展的信心。“在总部的指导下,我们采取‘建数据库+签约绣娘+实地工坊’的方式,把刺绣纹样拍成数字档案存起来,顾客选择下单后,绣娘在家接活。”王秋雨介绍,目前基地创收600余万元,近一半收入分给了绣娘。

近年来,织金县挖掘蜡染、刺绣等非遗资源,推出了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同时,通过打造“来织金赶大集”区域特色品牌,在核心场所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让游客既能“看非遗”,也能“买非遗”,还能亲手“学非遗”,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截至目前,全县刺绣手工从业者超5000人,带动2万余名绣娘在家门口就业,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超2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