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到2025年,要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2021年6月7日)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修文:奏响文旅融合“春之曲”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

修文阳明文化园的步道旁、小溪边,樱花、桃花、油菜花争奇斗艳,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清澈的湖水里,鸳鸯嬉戏、白鹭翻飞;一棵棵参天古树的枝头上,新芽冒发,犹如披上了一件崭新的外衣,这座处于城市中心的公园处处充满清新与活力。

500年前,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修文龙场悟道,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心学体系,修文被誉为“王学圣地”,为修文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阳明文化园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这座占地3000余亩的文化园,以“阳明洞”为核心,集心学传播、培训、讲学、体验、休闲养心为一体,成为中国阳明心学文化地标、中华国学文化名片。

为做大做强阳明文化这张名片,修文立足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围绕贵州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发展目标,抢抓“强省会”行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爽爽贵阳”城市品牌创建等契机,打造中华心灵旅游目的地和西南一流避暑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以文塑旅,步伐更坚实。修文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不断挖掘阳明文化价值,全力推进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该县依托阳明文化先后建成了中国阳明文化园、龙冈书院、玩易窝遗址公园、修文阳明书院、修文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批重要文化项目,成功举办6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开发出200余种阳明文化文创产品;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5家;全县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

——以旅彰文,业态更丰富。近年来,修文积极融入贵阳市北斗七星露营季阵营,向市场推出了以大木村、桃源河、苏格兰牧场等露营基地为重点的露营体验项目;以黔贵六广温泉为重点的温泉+峡谷观光项目;以桃源河旅游景区为重点的漂流+水上乐园+拓展项目;以大木金叶十二栈、朵芳阁温泉酒店、黔贵六广温泉酒店为重点的特色民宿项目;以阳明文化园+大木村为重点的研学体验项目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让修文旅游持续火热,吸粉不断。修文桃源河景区获评省级文旅融合示范(提名)项目,苏格兰牧场景区获评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修文县旅游经营主体新增2053家,总量达4682家;2023年以来,接待过夜游客9.48万人次,同比增长32.2%,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15.19%。

——文旅融合,名片更靓丽。2022年以来,修文全年签约文旅招商项目5个,签约额11亿元,落地项目4个,完成投资约3亿元;目前重点储备招商项目24个,总投资132亿元;通过开展城市IP发布、文旅周活动、避暑季等系列活动,夏季全县累计接待来自湖南、湖北、重庆、广州、四川等地的避暑过夜游客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50%左右,阳明文化园接待研学团队300余个,接待研学游客5万余人次,阳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拉动全县文旅市场消费。同时,修文以阳明文化园为主要基地,建立了专家库和师资库,成立了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阳明文化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持续扩大传承和弘扬阳明心学队伍。正在构建以阳明文化园为中心的“一心两核四带多组团”旅游产业新格局,让阳明文化这张名片更加靓丽。

传承阳明文化 浸润城市灵魂

500年前,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其居所、讲学、言行等为修文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王阳明的心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在当时受到很多学生的追随,在今天也引发人们的共鸣,远播海外。

修文是阳明心学发源和传播的起始点,其文化具有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价值。修文充分发挥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阳明文化园,阳明书院、玩易窝遗址公园等,成立了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等阳明文化研究机构;翻译、创作了数十本阳明文化相关书籍,打造了阳明文化“九进”工程,以及结合教育创建优秀传统文化(阳明文化)示范性学校、建设阳明文化研学基地、开发阳明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等。

在这片土地上,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战略得到了充分展现。我们期待,让阳明文化浸润一座城市的灵魂,影响一域百姓的生活,推动一方经济的腾飞。

以“阳明文化+” 擦亮城市名片——专访修文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智巍

贵阳连续5年荣膺“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的“爽爽贵阳”,正成为靓丽城市IP品牌,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而位于贵阳市北部新城建设核心区的修文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如何发挥其文化、气候、生态、交通等优势,推动全县旅游高质量发展。修文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智巍围绕以上主题,进行了解答。

问:修文在贵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您看来,修文旅游发展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复制的资源?

王智巍:修文是一方文化圣地,500年前王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心即理”“知行合一”心学体系让人“爽心”;修文也是一座山水之城,全县境内有31条河流,森林覆盖率55.74%,草地面积近6万亩,山水环绕的秀美山川、河流、草地分外“爽眼”;修文生态环境良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3℃—16℃,宜人气候非常“爽身”;修文物产丰富,6大系列30余种修文特色旅游商品,200余种文创产品,13家“修文特色旅游商品企业”,让游客“爽购”;修文特色饮食多样,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的修文猕猴桃、外酥里嫩的扎佐蹄膀等十分“爽口”;修文旅游资源丰富,桃源河魔幻漂流、扎佐森林野生动物园、六广河大峡谷观光等兼具视觉和感官冲击,5个A级景区带你“爽游”,这些都是独一无二、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优势资源。

问:围绕“爽爽贵阳”,修文旅游发展方向和重心有哪些打算,目标是什么?

王智巍:阳明文化是修文的核心资源,我们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大融合发展思路,立足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爽心”为引领,推进“六爽”全面升级,推动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六个聚焦:一是聚焦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加大阳明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紧盯研学、康养、农旅、军旅、避暑等产业,争创阳明文化旅游名县、全国旅游百强县、全国文化百强县。二是聚焦文旅项目推进,以休闲度假、景区提升、精品住宿等为重点,建立100亿元以上规模文化旅游项目储备库,推进好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聚焦文旅经营主体培育,持续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用活用好各类政策,推动我县文旅经营主体容量和质量双提升。四是聚焦文旅产业业态丰富,高质量推进景区线上线下串联互动,结合旅游线路推出汉服展、音乐节、灯光秀、沉浸式剧本杀、后备箱集市等新玩法。五是聚焦文旅产品宣传推介,筹办好贵阳(修文)“阳明心学·龙场论坛”等修文品牌节会活动,策划系列活动30个以上,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六是聚焦文旅行业服务提升,开展助企纾困工作,建立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旅市场环境综合治理等,不断提升全县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

大木村村民李孝凤:吃上旅游饭 幸福乐淘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仲春时节,行走在修文大木村,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民居,掩映在淡淡的青色里,时不时一辆辆轿车从村子里的柏油路上缓慢驶过,三三两两的游客或走或停,生怕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10年前,我们根本不敢想村子会变得这么漂亮,也没有想过村民们不用下地也能过上小康生活,仿佛做梦一样。”大木村村民李孝凤对今天的变化感慨不已。“2012年以前,通往我们大木村的还是一条泥巴路,只要下雨,泥浆都淹过鞋背。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大木村位于修文与开阳交界处,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寨。过去因交通不便,被评为省级三类贫困村。2011年以来,为改变该村落后现状,在当地村民李政忠的带领下,新修水库、村组道路、治理村庄环境。同时借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政策,建广场、开民宿、修湿地,将村里的一栋栋布依木房改造成民宿,建成红军广场、布依院落水街、桃花溪、古银杏歌场、碧玉泉、金叶湖生态湿地、水乡渔庄、半坡民宿、生态移民新村等乡村景观景点。

“过去,村民只能守着山发愁,望着水烦恼,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的贫穷日子。现在,大部分村民放下了锄头,开起了农家乐、小卖部、乡村民宿等,端起了旅游服务的饭碗。”李孝凤高兴地说。

如今,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大木村依靠年平均气温13.8℃、森林覆盖率75%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游;利用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通过开展打糍粑、摘果实、采摘蔬菜、发展韭黄基地体验园等农耕体验活动,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据初步统计,大木村乡村旅游年收入达780万元以上,带动700余人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其中服务人员年均增收1万元,其他人员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商户经营者年均收入8万元以上。大木村成为修文县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目前,修文县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示范性农家乐2家、乡村旅游点20余个,2022年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