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到2025年,要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2021年6月7日)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黔南州平塘县:擦亮“水龙”品牌 打造旅游名县

2024年,黔南州委就平塘县的发展给出了新定位——打造旅游名县。

如何解题?透过7月5日在平塘开幕的第十届贵州·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可窥见一斑。

这是一次力度空前的文旅盛会。本届活动于7月4日至27日在平塘县城和中国天眼景区举办,活动时间由往届的一周延长为一个月,主要活动集中在7月的4个周末,在活动内容、活动推广等方面均有创新和突破。活动第一周,平塘水龙节全网总曝光量达3.357亿次,“平塘水龙节”“天眼之城”等关键词网络搜索热度持续走高,城市品牌影响力显著跃升,以“中国天眼”、甲茶景区为代表的平塘县主要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量明显增长。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的文旅盛会。本届活动新增了无人机表演、中国天眼静默越野跑、水上篮球赛、水上排球赛、水上拔河、摄影大赛、文创设计大赛、讲解员风采大赛、美食大赛、簸箕宴、天眼研学夏令营、天眼市集“探秘寻宝”、幸福劳动者天眼杯篮球赛等10多个项目。

这是一次勇于探索的文旅盛会。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平塘着重写好“水文章”,按照“水+体育”的思路,谋划水上篮球赛、排球赛和拔河比赛,拓展了“玩水”的维度;围绕沉浸式体验,平塘将民俗文化与社交传播巧妙融合的“天眼市集探秘寻宝”活动嵌入了数字二维码,游客只需轻轻一扫,便能网上游览“中国天眼”“天空之桥”等景区,在指尖轻松感受平塘的丰富文化。

“天眼之城”魅力新,“水龙”狂欢夏日美。当前,平塘水龙文化旅游节作为平塘人民和游客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盛会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以水为媒 六百年“水龙”一枝独秀

纵观黔南,以水为特色打造的文旅盛宴,唯独平塘一家。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一路走来,到2025年已举办了十届,“7月到平塘打水仗”也已成为了熟知平塘游客的首选。

平塘县耍水龙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由群众祈福求雨演变而来,历经600年传承和发展,如今已形成集文化展示、旅游推广、经济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黔东南州丹寨县的苗族同胞与平塘的苗族、布依族、毛南族等群众加入巡游方阵,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伴着水龙舞动翻腾,踏着节拍载歌载舞,向来往游客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通过赛事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以巧妙的方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玩乐中入脑入心。

“放假了带着全家人从福建来玩,体验非常好,感受到了平塘人民的热情,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不远万里赶来平塘游玩的陈代峰认为“不虚此行”。

“在游玩中体验了平塘特有的民俗文化,也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民俗表演,民族团结在今天具象化了。”游客孟仁芳发出了感慨,“希望各民族越来越团结,国家越来越繁荣。”

“通过县域联动,这次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锦鸡舞。”丹寨县锦鸡文化方阵表演者徐海芳说。

“平塘舞水龙活动一般在每年六七月份,活动极具观赏性和互动性。”平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本环说,每条水龙长21米,需要12名壮汉舞动,水龙队伍共有200余人,由9条水龙、9位龙女,护龙队、龙旗队及锣鼓队等组成。

“舞水龙的过程中,舞龙队员巧妙配合,9条水龙不断变换组合,呈现出不同造型。”杨本环说,水龙沿街巡游会接受群众和游客泼洒吉祥水、送祝福。“大家还喜欢从龙体下钻过,他们认为水龙身上的灵气可以让自己一年四季平安。”

制造爆点 七月的平塘全民狂欢

旅游需要“爆点”,唯有“爆点”方能带动“井喷式”发展。通过水龙文化节,平塘线上、线下双“引爆”,实现了在网端有流量,在线下有“留量”。

如何唤醒一个县的旅游资源?平塘给出的答案是:7月以特色水龙文化旅游节为媒介,通过“1+N”(水龙文化节+各式文旅、文体、赛事、晚会等活动)的形式,让游客慢下来、沉下来。

平塘水龙节期间,玉水河上锣鼓喧天:这里龙舟乘风破浪,这里队员全力以赴,上演了一场力量与技巧的精彩对决。

“我们寨子十分重视龙舟比赛和龙舟文化传承。我们会好好表现,向粉丝和游客们展现平塘的龙舟精神。”平塘龙舟队队员姚苹说。

入夜,平塘无人入眠。无人机表演、歌舞联欢、电音晚会等文化活动呈上了与白天截然相反的“文化大餐”。

随着1000架无人机在空中快速地闪转腾挪,天宝、天空之桥、中国天眼、水龙、平塘星、龙舟等形象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看到了‘平塘星’和‘天空之桥’,这是科技的力量。”游客罗平感到非常震撼。

“无人机表演非常成功,这个景象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非常震撼。”特意从浙江赶来的游客帅女士频频点赞。

7月4日晚,第十届贵州·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水龙之夜嘉年华千人广场舞展演热闹非凡,千名舞者跃动夏夜。

“我们打破了舞台的界限,让全民都动起来。如红歌连唱与快闪舞蹈联动设计,就是让历史记忆与时代活力碰撞,千人广场舞的展演,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精神。”千人广场舞展演总导演宋珂介绍。

宋珂说,本次展演分为“永恒的旋律、多彩民族风、青春逐星梦、团结启征程”四大篇章,参与群众涵盖6岁孩童至82岁长者。

“活动融入了平塘的特色文化,让这次夏日之旅非常开心。”游客丁华感到“非常快乐、非常享受”。

“平塘县紧扣‘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奋力打造国际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目的地。”平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莫永言表示,当前,平塘正充分发挥县域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在研学旅行、品牌打造、旅游业态、客源市场、服务质量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旅游名县建设。

“水龙”狂欢 点燃一座城的激情

以人气汇财气,以人气带活力。7月的平塘舞动全场。

在第十届贵州·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期间,平塘各地的农特产品和美食展销让人流连忘返。

安锡分是平塘一家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带来的茶花土鸡蛋和山茶油因品质优良备受好评。“我很认可这款山茶油,是她家老客户了。”消费者唐荣利满载而归。

“我们是7月4日来的,水龙节客人非常多,销量不错。”安锡分说。

“水龙文化旅游节活动,增加了本土企业的曝光量,这两天我们的销量很不错。”平塘陈记果子食品厂负责人陈长皓说,“借助活动打响了平塘黄金应子的知名度。”

狂欢的不止文旅,就业工作也搭上了顺风车。

7月4日至6日,平塘县还举办了“踏浪逐梦水龙节·筑巢引凤新发展”2025年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智慧就业对接会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

“投递了公司的就业见习岗位,节后就去报到了。”陆贞红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招聘会依托节庆活动,在人员密集时段开展,让群众在畅玩的同时获取岗位政策资讯。同时,采取“白+黑”模式,全天候提供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劳务对接等服务,邀请广州、独山等县内外的20余家优质企业参与,发布岗位5000余个,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活动期间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求职者100余人。

将民俗体验与社交传播巧妙融合的“天眼市集探秘寻宝”活动让游客很新奇:完成六个区域打卡后,游客即可兑换平塘特色“宝藏”——天眼文创产品、特产黄金应子、明信片。

在市集的各个打卡点,游客们拿出手机扫码打卡,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在平塘的奇妙之旅。“打卡了平塘的很多景点,还领了礼品和‘天眼’的门票,打算带孩子去看看。”游客陈玲颇为满意。

“我们把卡点设置在不同的区域和展区中,就是为了让游客走进不同的摊位和商家进行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最地道的平塘风情。”平塘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员贾春雪说,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把平塘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物产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平塘的文旅宣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水龙节之前,我们就提前规划,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可供游客免费停车的停车场,并协商高德、百度对临时交通管制时间、管制路段进行标识。”平塘县风管处处长、文旅局局长姜俊锋说,针对本次活动,平塘提前对酒店宾馆做好设施设备检查、升级和员工礼仪培训,并面向社会和机关事业单位广泛招募了500名志愿者,志愿者们提供了活动信息咨询、县情介绍、民族风情讲解、景点推荐以及应急协助等服务。

“天眼”平塘 乘着旅游东风翱翔

从一盆水洒上天到围绕“水矿”进行资源上的“富矿精开”,拓展出水上篮球赛、水上排球赛、水上拔河,时间上从一周拓展到四周,在全民性和参与度上实现新跃升,平塘的“玩水之旅”在今年实现了改头换面。

“今年,平塘将水龙文化旅游节活动作为‘深化文旅体融合’的重要抓手、‘丰富旅游业态’的关键一招和培育‘文旅品牌’的制胜法宝。”平塘县副县长余国丹说,水龙节将活动时长延展至1个月,共策划开展活动15项,较2024年新增10项,拓展4项。“这样的安排,可以使水龙热度持续发酵,达到活动为旅游持续引流的目的。”

2024年,黔南州委提出了“平塘旅游名县”定位。平塘当如何发力?如何落子?

“旅游名县指具有显著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县域。旨在通过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余国丹表示,“水龙文化”是平塘民族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为了打造旅游名县,需要做强文化支撑,通过延长活动时长,增加活动体量来进一步丰富水龙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水龙文化外延。”

纵观平塘,“水龙”只是平塘文旅的“冰山一角”。依托“中国天眼”和“天空之桥”两个世界级IP,平塘还推出了“天文科普+地质探秘、桥梁观光、非遗传承”和民俗文化、农耕体验、和美乡村等独具平塘地域特色的“1+3+N”系列研学产品。

目前,平塘共有研学营地(基地)11个,日承接量达6500余人,聘有研学导师152人、安全员109人,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发了1日至5日游等研学产品,推出研学精品线路15条、研学课程48门。今年以来,全县各研学营地(基地)共接待各类研学团队2629批次,共13.14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5100余万元。

在举办各类活动上,平塘可谓是“天女散花”。平塘全年常态化开展“春茶第一壶”“百花仙子节”“六月六布依歌节”“水龙文化节”“牙舟陶文化节”等文旅活动,文艺演出达200场以上。

如何利用优越的文旅资源打出“王炸组合”?

平塘通过培育“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旅产业发展模式,成功举办“骑闯天洞”骑游大赛、“天眼杯”山地自行车赛、“天眼之城”龙舟赛、体育旅游欢乐季、“超跃引力”天眼全国极限运动汇等赛事活动。截至今年6月,成功举办文体旅活动126场次,吸引游客11.23万人次,拉动消费约1.02亿元。

近年来,平塘以旅游业为“火车头”,将旅游业与各行业挂钩,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旅游+”融合发展。在旅游旺季,特别是节假日、水龙节期间,全县宾馆酒店入住率达100%,在县城和中国天眼景区形成“夜食”“夜娱”“夜购”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日均人流量5万余人次,日均营业收入560余万元。2024年水龙节期间,汽车、家居、农特产品和游乐展销,日均营收约160万元。

从一周的狂欢到一个月的深度体验,从单一内容到多内容聚合,2025年平塘不断深化对文旅融合规律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声量和流量转化为游客的“留量”。与此同时,平塘将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全县党员干部也在逐步摒弃对传统发展路径的思想、行为依赖,正在逐步形成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的质量赢口碑,以口碑赢声量、声量带流量、流量带增量、增量壮体量、体量转存量的思想共识,在既要赶又要转还要创新的文旅融合发展路上,平塘正以“后来者”的谦虚与勤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