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要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2021年6月7日)
10月3日,遵义市汇川区1964文化创意园迎来长假首波客流高峰,成为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之地,国庆中秋长假游客日均超3万人次,成为“城市新客厅”。
走进这座位于西安路、温州路与南宁路交会处的文创园,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在书院里,众多游客静心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美术馆内,人们驻足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特色美食街区,香气四溢,游客们大快朵颐;傍晚时分,沿着步道散步,在老站台和雕塑前合影留念。
“这里既有岁月的沉淀,也有时尚的活力。”市民庄林不仅常带家人前来,还热情地向外地朋友推荐。穿行于“三线建设”博物馆,打卡网红酒吧,朋友纷纷为这种新业态点赞。
如今备受喜爱的文创园,前身是“三线企业”长征十二厂。2014年,为保护工业遗产、铭记三线历史,遵义市批准以原厂区为基础,原貌打造命名为“1964”的文化创意园。园区占地105亩,划分五大功能区,既保留了艰苦奋斗的时代氛围,又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核,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其中文化类占大多数。
这里不仅是休闲好去处,更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园区积极利用公共空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多项课程,助力青少年拓宽视野、传承精神。
“我们不只是改造旧建筑,更想安放一座城的情感。”运营负责人韩思成说,从三线火红岁月,到如今文创聚集地,1964文化创意园让历史自然融入现代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