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论坛会议活动

“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 共寻良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论坛现场。

7月12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国内外气候问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化发展三个议题,共同探寻良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本次论坛共分为国际论坛、主题论坛以及闭幕式3个阶段,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表示,碳中和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深刻的哲学问题、全球伦理问题和全球治理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人类生存,碳中和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生物全球化紧密相关,不能简单通过估算碳汇来解决碳中和问题,而需准确估算未来的碳汇发展潜力速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中和、碳达峰,实现可持续发展。

聚焦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永久结合自身科研领域,就构建“气候—农业—水文—经济”综合模拟系统,测算碳中和、碳达峰等重要数据进行了阐述。戴永久说,治湖先治江,治江先治山,治山先治穷,治穷先治愚,生态保护不仅需要学界的系统深入研究,更需要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懂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群众,打牢政策决策的群众基础。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说,据最新测算,我国森林碳储量达645亿吨,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森林碳汇在落实“双碳”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巩固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通过扩大林草资源总量,实施生物能源和木竹材料替代,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挥林草碳汇的重要作用。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朱庆锋则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要参与其中,要在能效提升、清洁供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肖远平说,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融入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文明学院(研究院),成功助力贵州荔波等9地15片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创建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花江模式”,攻克野生杜鹃花期调控技术难关,构建新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蓝水绿水调控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清华大学布鲁金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泰国博仁大学副校长Pattanant Petchchedchoo等2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了精彩观点。

本次论坛在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此外,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还与贵州师范大学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将积极推荐贵州师范大学加入“共抓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双方还将联合申报省级碳减排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开办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教学班。(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张凌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