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省政府年终专题 > 发展 > 经济试验区建设

重磅!国家力挺贵州发展 一年设三大试验区

         

又一个好消息传来,贵州又多了一个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上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16年这一年,国家就在贵州设立了三大试验区,支持贵州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在振奋人心的时刻,多彩贵州网小编觉得有必要梳理梳理这三大试验区。

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才落幕一个多月,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综合考虑各地现有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区域差异性和发展阶段等因素,首批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作为试验区。

贵州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

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对贵州这些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肯定,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起来也颇为不易。

贵州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深、力度不够,但也让贵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真山真水。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贵州遇到的第一个机遇。

从2009年开始,贵州从点上寻求突破,开始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步伐。

为切实加强全省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流域污染补偿制度,贵州决定在乌江(含乌江上游三岔河、红枫湖和乌江干流)、沅水(含清水江、舞阳河、松桃河)、都柳江、牛栏江—横江(含草海)、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等8大水系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

此后,以贵阳市为试点,成立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随后,贵州省出台并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3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3年倍增计划、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和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4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了贵州省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和贵州省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

贵州还一直致力于传递更明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2009年,贵州发起“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邀请政要、企业、专家学者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以及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2013年1月,原“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定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中国最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成就,在这里呈现,全球最前沿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经验,从这里吞吐。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贵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主要河流水质良好,清澈见底;贵阳公交车以LNG清洁能源替代了传统的汽油,贵阳市公交车数十年的“黑尾气”历史就此终结;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天天优良,88县66个空气质量得满分……

因为生态保护举措有力,2014年6月,《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第一批全境列入国家级示范建设的4个省份之一。

始终如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让贵州在“十二五”结束时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森林覆盖率以一年一个以上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15年达到50%,乌蒙山区、武陵山区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披上绿装。各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90%;赤水河、乌江、清水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8月15日,国务院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8月15日国函〔2016〕14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公开发布。发布伊始,该新闻立即抢占贵州各大媒体头条。国函〔2016〕142号文件全文共701字,对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极具含金量。

贵州的“内陆开放”之路

其实,早在2012年9月,国务院就批准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以整省域为单位的试验区。而贵州省则是继宁夏之后,第二个获批的西部地区。

对于贵州来说,“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这个目标已经被写进了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引进优质要素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作为内陆省份,贵州需要通过扩大开放才能加快发展、后发赶超。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用以营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引进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游客,同时也推动贵州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贵州省两会和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中,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个目标也被反复提及。例如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贵州省就表示正申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实际上,近年来,贵州省一直在积极谋划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相关工作。早在2015年的7月,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上就审议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原则上同意将该方案上报。

这份方案经过了近五个月的起草,并多次向国家部委及相关调研组汇报对接,征求各市(州)、贵安新区、省直部门、综合保税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单位的意见,最终才形成了这份《方案》送审稿。

贵州释放的开放信号不言而喻

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在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教授张军看来,却属必然。

张军说,经济新常态下,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开放已日趋饱和。但与之对应地,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西部地区凸显出了更多的可拓展空间。

就贵州而言,从国发2号文件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政策要素不断聚集;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变,让贵州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西南通道枢纽,区位条件不断凸显;国家级贵安新区、贵阳综保区、双龙临空经济区……越来越多外向型经济载体不断增多。

“近几年来,贵州经济增速、对外贸易增速均在全国前列。”张军说,贵州释放的开放信号不言而喻。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说,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由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三位一体组成,试验区建设将秉持“先行先试先验、可行可试可验、敢行敢试敢验”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下一步,贵州涉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20多个部门,将分解工作任务,对接国家相关部门推动政策落地,在“1+7”开放创新平台、毕节试验区等平台先行先试,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贵州将抓住机会加大对世界500强及优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到贵州投资。今年已经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贵州,下半年预计还有3至4家500强企业和10家优强企业进入贵州,预计全年吸引外资30亿美元,累计吸引外资突破100亿美元。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

今年年初,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3月2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

2014年“贵州大数据”元年以来,贵州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先行优势。

对于贵州来说,试验区平台既是“试验田”,也是“登云梯”。依托于此,贵州大胆先行先试,从省级到地方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并招商引智,引进大批项目和人才,补齐产业链条。

在强化产业精准调度和协调服务下,贵州致力发展的大数据三类业态——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加速形成。

一批项目落地萌芽。百鸟河数字小镇、亿赞普跨境电商平台、富士康8.8代TFT-LCD液晶面板项目、惠普·贵州国际金贸云基地等启动建设;

一批项目落地开花。贵阳市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华唐教育呼叫中心产业基地、中电贵云数据服务科技园等一批呼叫中心项目,京东电商产业园、福中达电子商务产业园、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新业态项目启动运营;

一批项目落地结果。去年全省建成晴集团遵义新蒲产业园一期、富士康产业园一期、惠普年产10万台服务器生产线、西部青橙智能手机等标志性项目,智能手机、纳米触控屏等智能端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

随着各类业态的逐步完善,贵州大数据全产业链条上的“羽翼”日益丰满。

在政用领域,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随着交通云、旅游云、环保云、食品安全云等云平台建成投运,为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初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

在贵阳市启动“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试点,让权力在全程数字化记录的“阳光”下运行,“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提升了政府监管能力。

在商用领域,三次产业因大数据加速升级转型,实现凤凰涅槃。

农业发展转入高效。贵州省农村电商聚集区电商馆建成。

工业发展趋向“智造”。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1户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9户企业开展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两化融合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0位,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40.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23.4%。

服务业走进高端定制。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网络新媒体、导航服务、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一批新型业态,贵阳货车帮构建了中国第一张覆盖和服务全国的货源信息网,成为全国最大的智能车联网项目。

在民用领域,大数据在健康医疗、交通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让老百姓有了更多大数据“获得感”。

人才是大数据全产业链的支撑力,贵州已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尚风潮。

一批创客团队涌向贵州、认识贵州、留在贵州、建设贵州,成为时尚“贵漂”一族,大数据带动新增从业人员4万人,全行业达到16万人,互联网金融、网络新媒体、导航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贵州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把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政策法规创新先行区、综合治理示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创业创新首选地。

  • 贵安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 贵阳经济开发区开放蹄疾步稳 创新活力迸发
  •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新工业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