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市娄山关景区—遵义市乌江渡景区—习水县青杠坡战斗遗址—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赤水市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遵义市苟坝会议旧址—毕节市金沙县钱壮飞烈士陵园—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渡口—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1.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

黎平会议会址是一座始建于清代中叶的古建筑,占地面积近1000 平方米。黎平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1934年12月12日通道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转兵贵州的建议。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克黎平县城,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会议激烈地争论了红军的进军方向问题。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改向贵州腹地进军的主张,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2.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称红军山,坐落在遵义市内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上,距遵义会议会址约1公里。为全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始建于1958年,陵园内安葬着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牺牲的红军将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红军坟、红军卫生员雕像、邓萍烈士雕像、钟伟剑烈士雕像及青松堂、翠柏园等组成。
3.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会址内,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了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三人团”,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64年11月,毛泽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的馆名。
4.遵义市娄山关景区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北10公里与桐梓县交界处,距遵义市市区约50公里。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亦称娄关,关口处于大娄山山脉主峰。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贵州省廉政教育基地等。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占领遵义后,一部继续北进,攻克娄山关,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遵义会议后,红军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因军情突变,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于2月24日攻占桐梓县城。25日再战娄山关,清晨,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红3军团13团在彭雪枫团长率领下,由关北向娄山关发起猛烈的进攻,红军组织了5次冲锋,与守敌激战在点金山至大尖山一带的山梁上,经过反复争夺,激战一天,终于在黄昏前攻下点金山、大尖山,控制了关口。此战,红军歼灭和击溃黔军3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也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为此毛泽东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诗词一首。
5.遵义市乌江渡景区

乌江渡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县乌江镇,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红军长征在黔北辗转作战,在乌江两岸留下一批重要的战斗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乌江渡红色旅游景区,包含乌江渡红军战斗遗址群,尚嵇镇桃子台、茶山关、楠木渡红军渡口,三合镇刀靶水红军驻地和战斗遗址、连接乌江下游瓮安县江界河、余庆县回龙场红军突破乌江渡口。景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系列。
6.习水县青杠坡战役遗址

习水土城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距土城镇东北约3000米。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参与指挥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序篇。2002年,曾参加过青杠坡战斗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名。2008年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

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习水县土城镇,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纪念馆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四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馆内收藏红军文物300余件。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

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位于赤水市丙安乡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市区25公里。1935年1月24日,作为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的红一军团进入赤水县境,25日占领元厚场,随即兵分两路夹击赤水县城。红一师在师长李聚奎、政委黄苏率领下,沿赤水河右岸大路向古葫、旺隆方向前进;红二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下,从猿猴场下游约5公里的陛诏渡河向丙安、复兴场进发。红二师占领丙安后,将师部设在丙安。26日,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丙安,将指挥部设在一王姓地主住所。2006年,赤水市政府将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恢复为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2008年更名为“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
9.赤水市赤水红军烈士陵园

赤水市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挥师北上,途经赤水,进行了黄陂洞、复兴场、箭滩等大大小小10多次战斗,许多红军战士英勇牺牲,被当地群众就地安葬。新中国成立后,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境内的红军烈士忠骨遗骸集中安葬在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47亩,紧靠美丽的赤水河畔,环境秀丽,古木参天。
10.遵义市苟坝会议旧址

遵义县苟坝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60公里。1935年3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苟坝召开会议,先是讨论红军军事行动,后发展为讨论红军下一步战略方针和改组中央军事领导,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撤销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的计划,制定了新的战略方针,使红军胜利实现战略大转移。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它是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苟坝会议纪念馆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1.金沙县钱壮飞烈士陵园

金沙钱壮飞烈士陵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后山乡张家垭口。1935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央红军由后山乡江口、大塘河、梯子岩三个渡口南渡乌江,南渡乌江过程中,钱壮飞同志因病掉队迷路,后在探路追赶部队时,不幸被图财害命的地痞推下堰田岩,光荣牺牲。2011年1月,该陵园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2012年3月29日,被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命名为“全国机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2.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渡口

南渡乌江遗址位于息烽县流长镇和金沙县后山镇,南渡乌江是四渡赤水战役的收官之作。四渡赤水后,1935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央红军从梯子岩、大塘、江口三渡口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前来增援。滇军一被调出,红军立刻大踏步奔袭云南,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兵锋直逼昆明。
13.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设立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三大集中营。纪念馆共收藏有杨虎城、黄显声等爱国将领及其他烈士的遗留文物500余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