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天刚蒙蒙亮,黔东南州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蔬菜基地里已是一片繁忙。村民们手脚麻利地采摘沾满晨露的无筋豆、西红柿,这些蔬菜将在16小时后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
清晨7点半,46岁的水城村村民王玉翠已在蔬菜基地里忙活了1个多小时。“这两天我们主要摘无筋豆、辣椒、茄子、西红柿,还要打包发货。”她边说边利落地将刚采摘的西红柿整齐码放进筐。
不远处,基地负责人赵明伟正仔细检查蔬菜品质。他捧起一把无筋豆向记者介绍:“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订单化种植,我们的售价比本地市场高出15%。这都要感谢粤黔协作搭建的销售渠道。”
“7月中旬到9月中旬,每天从水城村产出的蔬菜达50余吨。”水城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彬说。在水城村,像赵明伟这样的蔬菜种植户共有140余户,实现蔬菜规模化种植,订单式销售。
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麻江蔬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抢手货”。
“我们的核心蔬菜基地共有8000余亩,种植的蔬菜从最初的几个品种,到如今涵盖黄瓜、丝瓜、辣椒10余个优质品种。”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康海说。目前,麻江县已建成5个粤港澳“菜篮子”蔬菜基地,累计认证面积达1.15万亩。
“消费协作是连接产销的金纽带。”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晓亮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佛山商贸企业、电商平台与麻江县深入对接,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扩大采购规模,让消费协作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食材是黔东南州的金字招牌。黔东南州共认定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24个,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40个,创建消费帮扶品牌超15个。”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组长匡东明说。
数据显示,粤黔协作5年来累计推动消费帮扶金额达144亿元。在今年8月举办的黔东南州农产品进大湾区专场活动中,20家单位现场达成产销合作签约,签约金额达14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