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2021年2月3日至5日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苗族山村来了贵客

2021-02-04

   春节将至,贵州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一派喜庆。老乡们正忙着备年货、挂灯笼、贴对联,热火朝天之际,一位特别的客人来到这里,给大家送来了新春的祝福。

  “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个生日,比收到任何礼物都要开心。”2月3日,是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的38岁生日,年底村里有不少工作要忙,他顾不上回家吃顿生日团圆饭。下午,一队汽车突然停到了村委会办公楼前,张玉芝和村民们惊喜地看到,从车里走下来的竟然是习近平总书记。

  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峡谷地带,化屋村坐落在险峭群山之间,九成以上村民为苗族群众,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63.6%。从深度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化屋村的大变样,是贵州大地发生千年之变、书写减贫奇迹精彩篇章的生动实践。

  回忆起与总书记交谈的场景,张玉芝难掩激动之情。“总书记一下车就问我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是不是本村人,还夸我们年轻呢!”张玉芝说,总书记格外关心脱贫攻坚的情况,村里有哪些产业,村民们的住房、饮水问题有没有解决,驻村工作的情况等,都一一悉心询问。

  “排忧解难手牵手,党群服务心连心”,走进化屋村便民服务中心,墙上两排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总书记进来便翻看就业台账,看到我们村外出务工人员有340人,就问是采用什么方式出去的,我回答既有村民自发也有村里组织。”正在值班的驻村干部李腥对总书记的叮嘱印象深刻,当总书记讲到要多为群众办实事,用真情实意服务群众时,自己和同事们深有感触。

  来到化屋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墙上张贴着讲习员们为村民传授产业技术与文明风尚的照片,桌子上还摆放着生态乌鸡、土鸡蛋、小黄姜等农特产品。“总书记参观时,对产业发展很感兴趣。”27岁的新仁乡农技员池江江也是村里的讲习员,他告诉总书记自己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答疑解惑,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感到很自豪。

  2020年11月,贵州宣布剩余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与此同时,全省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至此,贵州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对各族群众携手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分牵挂。

  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房前屋后围起一道道竹篱笆,门口挂起的红灯笼显得年味浓浓。总书记来到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时,赵学成和妻子正一起忙着灌香肠、包黄粑。“总书记把楼上楼下看了个遍,一边看一边问。”赵学成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他家还住在村里最偏远的高山区,水电路都不通,出门就是又高又陡的悬崖路,到乡里买包盐来回一趟就得三四个小时。2017年,他们一家搬到了村里的集中安置点,终于住进了做梦都不敢想的楼房。

  前不久,赵玉学俩口子刚从福建打工回来,村里的扶贫车间就向他媳妇杨鹏英抛来了橄榄枝。凭着一手苗绣好技艺,杨鹏英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车间就在家门口,干着自己熟悉的事又不耽误照看孩子,一天轻轻松松收入一百多元,她顿时发现这真是件美差事。“总书记问新年有什么打算,话语里满满的都是关怀。”对于总书记的突然造访,杨鹏英又惊又喜,她还邀请总书记一起包黄粑。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黄粑。习近平总书记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对赵玉学一家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离开赵玉学家,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了化屋村扶贫车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习近平向村民详细询问制作工艺流程。他对大家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当时我正专心制作蜡画,没想到看到了总书记,他还跟我交流起蜡染制作技艺来,真的感觉特别亲切。”蜡染师彭艺告诉总书记,自己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村里,要用学到的知识振兴民族手工艺,帮助村里的妇女们有一份收入,让爱回家,让留守儿童有妈妈。”这一幕,彭艺非常难忘,她说要把刺绣蜡染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带动更多当地人在家门口就业。

  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化屋村选择将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种植经果林,养殖生态乌鸡,并正式开通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旅游线路,带动了村里文农旅商同步发展。2017年,化屋村顺利摘掉了深度贫困村帽子;2019年底,贫困人口清零。

  数百名各族群众在化屋村文化广场载歌载舞,习近平总书记走上前和大家亲切交流,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暮色渐渐降临,小山村灯火点点,总书记在村民们的留客歌声中离开村庄,向乡亲们挥手告别。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