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乌江,贵州境内最大河流。因喀斯特地貌影响,两岸峰峦险峻,江水幽静澄深。溯游而上,在乌江上游岸边,坐落着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月3日下午,他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
山水蕴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无地、少地的苗族农民分得了土地、山林、房屋、耕牛等生产生活资料,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然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经的化屋村被大自然的天险包围,村里房屋破漏,不通水、电、路,是个与世隔绝的“悬崖村”。1988年,全村年人均收入214元,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年……由于缺水和石漠化,当地种植农作物的收益极低,用村里人的话说,一锄头挖下去全是石头。
几十年过去,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民生项目的落地生根,化屋村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乡村旅游飞速发展。如今,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育苗基地、乌鸡养殖场,民宿餐饮已成规模。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领略自然美景,感受苗族风情。
2019年9月,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旅游新线路正式开启,“十一”黄金周化屋景区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有游客写下留言:没有想到,在毕节竟有如此旖旎的乌江景色。
苗寨焕新颜
“铁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银飘带。”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地区交通条件日益完善,为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2004年,民建中央的对点帮扶开启了化屋苗寨改变的新篇。2006年,新仁乡集镇到化屋村的通村油路开始修建,打通了与外界的连接。
然而,由于长期贫困闭塞,截至2017年年初,全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户313人,贫困发生率27.82%。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中,化屋村修建了沼气池和小水窖,进行民居改造、绿化整治和旅游码头修建等工作;同时发展起樱桃、枇杷等经果林产业和特色乌鸡养殖产业,建起了露营基地和苗圃基地等。
有了产业支撑,当地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44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0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
2019年9月,新仁乡开展“幸福小院话感恩”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化屋村老党员杨梅和大家坐在一起,回忆村子从“手扒岩”出行到家家户户通水泥路,从破旧的茅草屋、“杈杈房”到现在的独栋小楼,对党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与乡亲们共商脱贫致富大计,留下一个个动人故事。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看望东乡族群众,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亲切会见了独龙族群众代表,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话别时乡亲们齐声高唱彝族民歌《留客歌》,许多人触景生情流下热泪。
……
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对大家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展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各族人民共携手,幸福日子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