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省政协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为项目落地汇智聚力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聚焦经济工作“头号工程”谋划“三大抓”,有力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时间进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第四季度,项目抓得怎么样?要素保障齐不齐?8月底,省政协视察团来到铜仁市,围绕“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活动,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推进和运营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项目为王 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为一条承载着湘西与黔东人民多年期盼的高铁,铜仁至吉首铁路(以下简称铜吉铁路)的开工建设备受关注。

2024年12月26日,铜吉铁路(贵州段)项目迎来实质性开工。“项目的开工建设,背后还有政协委员的一份力。”一位视察团成员感叹。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王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铜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的提案,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对铜吉铁路审批进度,尽早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纳入2024年计划开工项目总盘子,力争尽早实现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

站在铜岩隧道平导出口,视察团感受到项目推进的火热场景。“这条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线,不仅提速,更提气!”注视着铜吉铁路地理位置图,委员们心潮澎湃。

铜吉铁路是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建设的重点项目,北接张吉怀高铁、南连铜玉铁路,建成后将彻底打通铜仁高铁的“断头路”,形成贵阳至郑州(武汉)间的高铁新通路,实现昆明、贵阳至张家界高铁直达。

项目建设工期4年,总投资93.02亿元,线路全长51.591公里,其中贵州段18.433公里,设计时速250千米。高铁开通后,还将进一步促进区域融合,助力旅游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铜吉铁路是铜仁破除交通瓶颈、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工程,必须全力保障。”视察团表示,重大基础设施是吸引项目的“硬核”筹码,要加快项目建设,早日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素护航 破解发展新难题

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更是转型的强引擎。视察中,一批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兼备的产业项目,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走进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有序运转,原材料在这里“变身”高端电池材料。该项目的落地,是当地切入新能源赛道,主抓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缩影。

“这里是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的最大基地,去年完成一体化工程建设后,实现了‘原材料进来,成品出去’的目标。”企业负责人王世春介绍,截至今年7月,企业实现年度工业产值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00余人。

视察团俯身细看产品,连连发问:“研发投入多少?”“市场渠道如何?”得知企业拥有500多人的研发团队,产品直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时,一位委员感叹:“这就是新质生产力最生动的体现。”

更令人惊叹的是“凯金速度”——从项目签约落地到完成650亩征地拆迁和场平只用了60天,从厂房立起第一根柱子到点火试产只用了72天,公司年产值从2022年的4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9亿元。

在万山运达风电智造总装产业基地项目,高大的风电机组预示着现代能源产业在此扎根。它的落地补齐了铜仁风电制造的空白,实现“电从山上来,机由铜仁造”。

2024年3月,运达股份与万山区政府签订产业协议,计划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风电主机装备制造、储能装备制造、风电配套产业链生产线,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运营,正在申请上规入统。

“恳请协调有关部门,将公司生产的高原型风电机组主机,以及计划生产的电机、叶片等产品,纳入贵州省新能源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贵州运达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实说。

调研中,委员们还发现,部分项目配套保障需加力,避免因动态调整不够及时或部门意见不够统一,导致后期项目推进难。

特色制胜 发挥优势竞争力

锰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矿产之一。湘渝黔三地交界的武陵山脉腹地,因锰矿储藏量最为丰富而集中,被称为“锰三角”。而松桃自治县拥有全国乃至亚洲储量最大的碳酸锰矿资源。

解决锰污染治理问题,是“锰三角”面临的最大课题。走进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解锰生产车间,委员们观察到,悬空电解槽实现了粉尘不外漏,溶液不外排,废水100%回收。

“传统的电解锰生产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现在采用湿法冶金工艺,目前共有4条生产线。”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生产产量2.23万吨、产值2.62亿元。

2022年,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引进湖南建湘高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松桃建设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于2023年12月投入试运行,目前已累计处置锰渣7.8万吨。

该项目通过“低温干化脱氨+中温改性固硫”二段焙烧方式处理电解锰渣,不仅把脱出的氨回收利用,还将锰渣变为胶凝活性材料,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目前还有什么难处?还需要哪些支持?”视察团详细询问。“在申报锰资源高质量发展和锰渣治理方面,能否给予一些中央资金支持?”两家企业负责人提出需求。

除了锰资源,抹茶也是当地的一张名片。抹茶曲奇、抹茶蛋糕、抹茶巧克力……在贵州贵贵抹茶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抹茶已延伸出丰富的产品矩阵。这家2024年11月成立的新公司,已建成年产4000吨抹茶食品生产线,完成了抹茶从农产品到加工食品的华丽转身。

通过深入调研、走访问需,省政协视察团最终形成一份4500多字的视察报告,逐一梳理项目落地过程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征求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铁投集团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后,报送至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期待各地把更多精力倾注到项目上,更多资源汇集到项目上,更多政策落实到项目上,不断塑造新优势、积蓄新动能、制胜新赛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