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 要闻

《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8)》发布

         

  《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8)》发布

  首次对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进行评价

  5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发布《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8)》,首次对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价。

  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是指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科学决策、精准治理、高效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体现。报告从供给能力、响应能力、智慧能力三个方面建立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在新时代信息化生态下,对如何建设网上政府,提升政府互联网履职能力提供新的认知、评价和导向体系。

  报告将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划分为创新领先、积极追赶、稳步推进、亟待发展四种类型。在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深圳、成都、贵阳、宁波、长沙、广州进入创新领先类;其他地级行政区中,汕头、宿迁、珠海、淮安、苏州、中山进入创新领先类。

  报告显示,我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呈现几大特征:一是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整体向好,地区间差异明显;二是供给能力发展相对成热,整合和贯通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响应能力处于调整阶段,省级平台影响区域发展水平;四是智慧能力仍在探索阶段,与商业化应用差距明显。

  报告提出了我国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互联网服务供给逐步向规范化发展;二是政府互联网服务响应逐步向一体化发展;三是政府互联网服务方式逐步向智慧化发展。报告指出,政府治理能力已经上升到新的阶段,政府基于互联网实现网络履职成为现实和必须。

  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汤志伟表示,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评价具有三大亮点。在价值引导上,将评价延伸到政府“多网、多微、多端”的全互联网整体服务效能与履职能力,聚焦政府的履职能力。在技术支撑上,评价将泛互联网数据作为监测采集对象,技术采集占比87%,共采集数据12.4亿余条,创新以大数据监测采集分析为手段,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在创新引领上,评价提出“服务贯通能力”“主动感知能力”“个性化服务能力”等全新评价指标。这些服务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代表着政府互联网服务的新方向。(记者 陈曦 王鲁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