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2017年,贵州全省上下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让绿色成为主色调,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这一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贵州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
筑牢绿色屏障
贵州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污染治理“突围战”、环境监管“持久战”。近年来,贵州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努力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12项改革试点。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33名省级领导分别作为32条河流湖泊的河长开展监护工作。在赤水河、乌江流域,满山绿树和清亮河水交相辉映,生态养鱼已逐步取代网箱养鱼。退耕换林477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出门就是满眼的绿色。
发展绿色经济
贵州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因势利导打造绿色家园,加快建设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让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发布实施大生态工程包,绿色经济工程包项目332个,组织遴选绿色经济示范项目,完成“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597户。截至目前,贵州绿色经济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培育绿色文化
贵州弘扬人文精神、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以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细节培育绿色文化,支持美丽贵州建设正是贵州人的选择。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念。贵州举办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及“保护母亲河 河长大巡河”等9个配套活动,将生态文明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强调生态文明重点学科和学位授权点建设,创建绿色大学11所、文明校园50余所。绿色文化深入人心,绿色生活受群众喜爱。
完善绿色制度
贵州与时俱进构建绿色制度,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系统安排了34项制度性改革任务,这是中央继2016年将我省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后又一重大举措。
立法方面:2017年,贵州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水资源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等5部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机构改革方面:省市县三级法院专门化审判机构扩展为29个,环境资源法庭实现了全覆盖;绿色绩效评价考核方面:对9个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并对9个市(州)每月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行排名公布,办结3478件群众举报案件、责令整改企业1538家、约谈1208人、问责375人,
2017这一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诸多傲人成绩,而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良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