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同意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赤水成为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之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和火山地貌一样,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地貌之一,不仅记录了地貌发展的地质过程,也印证了大陆演变的历史。贵州赤水丹霞处于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亦即中国最大的红层盆地四川盆地的南缘,是青藏高原在新构造运动中快速隆升影响下,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差异性抬升与多种外动力综合作用的产物。赤水丹霞提名地核心区面积273.64平方公里,是中国丹霞提名项目中面积最大的丹霞景观,是地貌结构分异明显的纯砂岩的高原峡谷型丹霞,是构造抬升初始发育的青年早期丹霞,是保存完好的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流水作用形成的“千瀑之地”丹霞,是森林覆盖率超过90%的原生态“绿色丹霞”和“覆盖型丹霞”;“丹山-碧水-翠林-飞瀑”,大面积的古植被和高达2359种的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地方特有种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这些均成为赤水丹霞最独特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