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特公布贵州省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制,是2018年贵州省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情况,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机构人员经费保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等五个部分,以及相关统计附表、附图。所列数据统计时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报告电子版可在贵州省人民政府网(www.guizhou.gov.cn)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载。公众如需进一步咨询了解相关信息,请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邮编:550004,电话:0851-86893991,邮箱:gzszwgk@126.com)。
一、概述
2018年,贵州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要求,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围绕“三大战略”实施推进公开。
一是推进大扶贫信息公开。围绕“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四个聚焦”“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等脱贫攻坚领域重点工作,以及“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冬季充电”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工作目标、工作举措、实施情况及成效等信息公开。聚焦16个深度贫困县(含罗甸县、锦屏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通过扶贫政策“明白卡”、脱贫攻坚“口袋书”、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便民点咨询等扶贫信息公开渠道,公开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帮扶责任人、扶贫成效等信息。通过贵州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0851-86833668”和“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大对扶贫资金管理、分配、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以及挤占、贪污、挪用扶贫资金行为的监管力度。
二是推进大数据信息公开。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深入开展“迁云”专项行动和政府数据资产登记,对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迁移,将分散的政府数据统筹汇聚,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数据资源目录100%上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67个部门的1907个数据集,上架数据元目录70033项,其中可共享的元目录达57416项,共享率81.98%。深入推进“万企融合”大行动相关信息公开,及时公开104个标杆项目、1050个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编制发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评估体系》。开设“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专栏,集中公开数博会相关信息。定期公开“满格贵州”“光网贵州”“骨干直连”“三网融合”“广电云”等建设推进情况,以及全省大数据产业运行、数字设施建设投资情况等信息。

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三是推进大生态信息公开。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息公开,在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开设“中央环保督察贵州进行时”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专栏,及时公开中央第五、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贵州开展督察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政府网站及各类新闻媒体累计公开相关信息25794条。抓好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对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开展日报和实时报,按月排名公开9个中心城市和88个县(市、区、特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抓好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按月公开全省县城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全省主要河流跨市(州)界断面水质月报、贵州省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抓好环境监管执法和处罚信息公开,全面公开省级环境违法案件挂牌及摘牌情况、全省环境行政处罚情况、全省查办的典型案件情况等信息。抓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省内8起突发环境事件的调度及处置情况。抓好环境信访件公开,对接到的556件环境污染投诉案件办理情况进行了公示。

“中央环保督察贵州进行时”信息公开专栏
(二)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公开。
一是推进决策信息公开。将公众参与作为政府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写入省政府工作规则,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对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全省各级行政机关累计对重大决策征求公众意见1320次,征集到意见建议18612条,公众意见采纳率达88.9%。全面推行会议开放制度,坚持通过政务新媒体对省政府常务会议开展“微直播”22次,2012年以来累计开展163次。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全年开展会议开放1463次,邀请参会公众代表42712人次。

贵州省政府常务会议“微直播”专题
二是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建立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和分类管理机制,依托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库,集中公开权责清单、投资负面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十五张服务清单”。全面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全面规范履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省、市、县三级2847家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315余万户监管对象、7万余名执法人员全部纳入平台动态管理,230余万户市场主体纳入随机抽查范围,实现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内容全方位、监管程序全透明。运用“大数据+监管”模式,全力推进信用云建设,建成贵州省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四个信用信息数据库,分别归集403万条、428万条、2.35万条、1.04万条主体基础数据。

贵州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
三是加强建议提案办理信息公开。开设建议提案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建议提案办理结果信息,及时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动态进展。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复文,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建议提案专栏”、“贵州建议提案办理”微信公众号、“在线访谈”建议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交流等渠道及时主动公开,全省共公开人大代表建议7106件、政协提案7997件。

贵州省建议提案办理公开专栏
(三)围绕扩大政务开放参与推进公开。
一是提升政策解读水平。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坚持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文件开展解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围绕实行产业革命振兴乡村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通过发表署名文章、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带头宣讲解读政策。对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发布解读稿件,制作政策图解,组织专家解读。邀请省直部门负责人在线解读相关政策,为公众答疑解惑,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共开展在线访谈36期,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访谈140余期。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专题
二是提升回应关切水平。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对于公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就学就医、住房保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的热点舆情,按照第一时间捕捉、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回应的要求,及时予以权威回应。
三是提升政民互动水平。办好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重点受理扶贫开发方面政策咨询、困难诉求、投诉举报、意见建议和联系捐赠5类事项,不断拓展群众了解扶贫政策、解决诉求事项、查办投诉举报的互动渠道。丰富完善书记省长直通交流平台、人民网省长留言板、省长信箱等政民互动版块,为公众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创条件、搭平台、清障碍。省政府办公厅连续第8年被评为“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先进单位”。举办第六次“省政府开放日”活动,邀请24名公众代表走进省政府,了解政府工作运转,与省政府领导共商贵州发展,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互动交流栏目
(四)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公开。
一是提升网上办理深度和广度。上线运行贵州政务服务网,新建综合受理平台、电子文件材料库等17个系统,升级电子监察系统、电子证照批文库等6个系统,推进应用在线支付、电子印章、邮政速递、短信服务等一批便民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互联网门户、移动APP、“贵人服务”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端、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等多渠道服务。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2.6%、网上实际办理率68.6%,较2017年分别提升31%和27.3%。“零跑腿”事项为55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184项,省级事项“一网通办”率达53%,市、县级分别达36%和29%。全面完成2017-2018年度国办“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任务,基本实现省内“单点登录、全网通办”。

“贵人服务”微信小程序
二是推进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贵州政务服务网已首批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办件关键数据、窗口人员信息、证照目录等数据已共享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开展贵州政务服务网3个“千万”攻坚行动,与全省社保、公积金、交管、预约挂号、教育等重要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办事入口、用户互认共享,2018年办件量、注册用户数、证照批文共享数分别达1833万、2714万、2227万,同比分别新增400万、2120万和1800万。打通公安人口库、工商法人库、民政社会基础信息、社保信息、发票查询信息等178个系统数据接口,152类政务数据上线应用,实现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异地就医、社保卡、企业设立、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组织管理、不动产登记等数据共享调用,全省2.9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约131.4万办事群众可通过数据共享减少提交办事材料。
三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服务体验。启用人脸识别系统,为办事群众提供全新的办事体验。正式上线运行贵州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发办事能力、服务能力等七个分析模型。建成“智慧审批”服务平台,“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换证年审”、“执业药师注册”等量大面广事项可实现“零人工”办理。在“贵博士”智能咨询服务系统基础上引入语音服务功能,实现24小时智能语音对话服务响应。

“贵博士”智能服务平台
(四)深入推进公开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大力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115家省直部门和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已整体迁移至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同步整合子站300余家,迁云网站占全省政府网站的80%以上,未整体迁移的省直部门和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已与云平台实现了接口打通和数据共享。加强政府网站常态化监管,按季度对全省政府网站开展抽查。围绕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互动交流、便民服务等主要功能定位,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政府信息服务,政府网站作为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加强新媒体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全省政府系统累计已开设各类政务新媒体3976个,其中政务微博951个、政务微信2728个、移动客户端85个、其他类型的政务新媒体212个。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已基本实现政务新媒体“全覆盖”,90%以上的省直部门、县级政府开办了政务新媒体。
三是加强多种形式的公开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公报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公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22号)要求,在办好政府公报纸质版的基础上,加快政府公报电子化进程,推进政府公报数据库建设,有序开放政府公报数据。创新“惠民政策明白卡”公开渠道,对惠民政策涉及对象、要求、条件、标准、方式、程序等进行加工解读,通过一张小卡片简明扼要地交到群众手上,消除惠民政策宣传盲区和死角。

贵州省惠民政策明白卡
(五)深入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双目录管理制度。省、市、县三级行政机关基本实现主动公开信息目录和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全覆盖,同步建立了动态调整更新机制,对依申请公开集中事项、依法不再作为保密事项等信息进行梳理,及时变更信息的公开属性,2018年依申请公开信息转为主动公开信息1221件、解密公开信息52件。
二是全面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任务。省级围绕10个试点领域梳理出1058项政务公开事项,六枝特区编制发布了全省首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南明区对全部公开事项逐项编制标准文本,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实现“零突破”。各试点单位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五公开”的要求,逐项编制发布了政务公开流程图。积极探索适应基层特点的公开方式,推出了“政务淘宝超市”“外卖式点单政务服务”“智慧门牌”等一批创新成果。

国办信息公开办在贵州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
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以县为单位组建纵向覆盖县乡两级、横向囊括基层政府部门、时序涵盖政务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员队伍,围绕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医疗养老、低保扶贫、危房改造等政务公开情况实施监督。全省11648名政务公开监督员累计开展监督45836次,提出意见建议5728条,得到采纳3201条,有力助推基层政务阳光透明。
四是提升依申请公开规范化水平。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依申请公开工作水平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通知》,对依申请公开受理、答复、寄递、存档、涉法涉诉问题处置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并在网上组织巡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五是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将政务公开作为省委省政府专项工作,以5%的分值继续纳入省级机关目标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省政府办公厅继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39个省直部门、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88个县(市、区、特区)的政务公开工作开展了第三方评估,督促各级行政机关抓好公开任务落实。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的方式及数量。
2018年,全省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8.3万条(不同平台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其中省级公开35.3万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公开203万条。全省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12470件,其中省级公开5048件,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公开7422件。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府公报等各类公开平台总计公开政府信息316.9万条(因同一条政府信息可以通过不同平台上公开,因此各平台公开信息总数大于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具体情况如下:
1.政府网站。全省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174.8万条,占各平台公开政府信息数的55.2%。其中,省级网站平台公开信息24万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网站平台公开信息150.8万条。

2016-2018年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政务新媒体。全省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政务APP等政务新媒体公开政府信息47.8万条,占各平台公开政府信息数的15%。其中,省级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7万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40.8万条。

2016-2018年政务新媒体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3.政府公报。全省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19202条,占各平台公开政府信息数的0.6%。其中,省级政府公报公开信息3287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政府公报公开信息15915条。

2016-2018年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4.其他方式。全省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便民服务站点等其他方式和渠道公开政府信息92.4万条,占各平台公开政府信息数的29.2%。其中,省级通过其他方式公开信息31.1万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通过其他方式公开信息61.3万条。

各类平台公开政府信息数量占比情况
(二)新闻发布、在线访谈、政策解读及回应关切情况。
1.新闻发布情况。全省行政机关共计召开新闻发布会848次,其中省级召开212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召开636次。各级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343次。

2016-2018年全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
2.在线访谈情况。全省行政机关共计开展政府网站在线访谈585次,其中省级开展访谈97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开展访谈488次。各级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193次。

2016-2018年全省开展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情况
3.政策解读情况。全省行政机关共计发布政策解读稿件9743篇,其中省级发布1457篇,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发布8286篇。各级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解读政策1409次。

2016-2018年全省发布政策解读稿件情况
4.回应关切情况。全省行政机关共计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12243次(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其中省级1488次,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10755次。通过政务微信微博开展回应29012次,其他方式回应关切19619次。

2016-2018年全省回应关切情况
(三)年度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2018年,贵州省先后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8〕8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8〕8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8〕87号)等文件,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作出细化安排,逐一明确每个重点领域的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时限和公开要求,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应公开、尽公开。
1.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将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批准服务信息、批准结果信息、招标投标等10类信息作为公开重点,开设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发布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相关信息,涉及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环境保护、高技术、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省级发布审批信息4876条、核准信息54条、备案信息4条。先后三次发布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两次发布重点PPP项目工程包,向社会推出项目1166个,总投资1.43万亿元。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2.财政资金信息。细化公开预算编制说明及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和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的38张附表,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等重要事项,所有非涉密省级部门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继续保持100%公开。按旬在贵州省财政厅门户网站公开全省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主动解释说明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主动回应涉及财政工作的舆情11件。

贵州省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专栏
3.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信息。重点围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等事项,及时公开救助对象、救助政策、救助标准等信息2.3万余条。有针对性地公开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福利补贴发放等情况。
4.教育领域信息。编印《贵州招生考试》《贵州省2018年高考高校招生专业目录》《贵州2018年高考指南》等考试招生资料,详细公布招生计划、招生院校、招生政策等信息。继续做好教育督导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结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公开。加大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开力度,细化公开义务教育招生范围、招生条件、学校情况、招生结果等信息。

及时公开各类招生考试信息
5.医疗卫生信息。及时公开全省重大疾病防控动态、免疫规划接种有关政策及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处置等信息,发布12期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推进医疗机构院务公开,多渠道公开基本信息、医疗服务信息、专家信息和常规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及主要医用耗材价格信息。主动公开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二类疫苗采购公告、公示、通知、资格审核结果、变更信息等各类信息400余条。

定期开展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
6.住房保障信息。完善“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信息系统”,率先与国家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实时共享,实现农危改户基本情况和获得补助资金数量的查询公开。定期对房地产市场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按月发布房地产相关数据。全面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中介机构备案情况、从业人员情况、信用信息等,及时对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中介整治工作中查处的违法违规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公开曝光。细化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退出等信息,全省所有已开工、竣工项目均在项目地通过公告栏现场公开建设信息。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政府严格按照统一格式,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退出信息等按期更新,信息公开率达100%。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设专栏集中公开住房保障信息
7.土地、矿业权相关信息。开设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全面公开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治项目审批、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信息和从业单位资质信息。新建“贵州省征地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及时公开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最新征地信息,2018年共公开征地信息1175条。

贵州省征地信息公开查询系统
8.招标投标信息。协同推进工程建设、土地使用和矿业权、国有产权、政府采购、药品采购等相关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累计发布工程建设领域信息35282条、国有产权信息6条、政府采购信息10571条。其中,2018年共发布招标投标项目公告信息34543条、公示信息35442条,发布公开招标信息24999条、邀请招标448条、竞争性谈判1977条、单一来源采购149条、询价131条。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
9.市场监管信息。全面公开8大类31个品种1581个批次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公开“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确认工作通知、征求意见公告、确认公示公告等信息,确认贵州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388户并向社会公布。建立“12315”平台数据定期研判公开机制,及时公开平台受理咨询投诉举报热点、同比增减情况、案件办理情况等信息12期。依法公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为省、市、县三级国家机关开通1.32万个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账户,归集45个部门涉企信息2929万余条,基本实现涉企信息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互联共享和集中公示。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开展信息公示
10.质量监管信息。及时公开和更新产品质量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建成“云上贵州·质量云”平台,上线运行电梯应急处置等12个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企业和群众可直接在网上或使用手机APP查询所需信息。做好质量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质监系统“质检利剑”行动、“双打”案件信息100%公开。继续开展标准信息公开和查询服务,贵州省地方标准查询服务信息化平台累计发布地方标准数量1469个,相关文本全部向社会免费公开。全面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省4000余家企业公开声明标准1万余项。做好工业品生产许可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公开,2018年公告获证企业和注销企业名单8期,发布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告33期。

质量监管信息公开
1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积极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在政府网站、主流新闻媒体开办食品药品安全专栏,向公众及时通报食品药品执法检查情况,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的最新动态,全年公开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共20期116件,有效遏止食品药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强化抽检监测信息公开,2018年向社会发布省级食品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公告29期,其中生产及流通领域共计18期5390批次。建立公众监督投诉举报机制,充分利用“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等平台及时收集群众和媒体提供的投诉信息。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告公示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申请情况。
2018年,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487件,同比增加18%。其中,省级政府及部门收到1622件,占36%;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政府及部门(含贵安新区)收到2865件,占64%。申请方式中,当面申请810件,占18%;传真申请30件,占0.7%;网络申请1960件,占43.7%;信函申请1687件,占37.6%。

2016-2018年全省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省级行政机关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别收到申请328件、229件、92件、81件、61件,占省级行政机关总数的20.2%、14.1%、5.7%、5.0%、3.8%。其中,申请量居前的事项主要集中在用地批复文件、“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征收土地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城市(城镇)规划、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贸数据等领域。申请用途主要为诉讼维权、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计算、创业经商、学术研究。

2018年省级行政机关受理依申请公开情况
各市(州)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贵阳市、黔南州、遵义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分别收到申请1043件、447件、333件、292件、198件,分别占市(州)申请总量的36.4%、15.6%、11.2%、10.2%、6.9%。

2018年各市(州)受理依申请公开情况
(二)申请答复情况。
2018年,各级行政机关依法按时答复公众信息公开申请4462件(2018年底收到申请中,有25件在2019年作出答复),其中按期办结4279件,依法延期办结183件。已办结申请中,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636件,同意公开答复1908件,同意部分公开答复289件,不同意公开答复233件(涉及国家秘密12件、商业秘密22件、个人隐私32件,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14件,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95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58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736件,申请信息不存在294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114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252件。

2018年全省依申请公开答复情况
(三)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未收取任何费用。
(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投诉举报情况。
1.行政复议。全省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455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180件,占比39.6%;被依法纠错101件,占比22.2%;其他情形174件,占比38.2%。省级行政机关收到复议26件,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收到复议429件。

2016-2018年全省收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情况

2018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处理情况
2.行政诉讼。全省因政府信息公开发生行政诉讼723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364件,占比50.4%;被依法纠错97件,占比13.4%;其他情形262件,占比36.2%。省级行政机关收到诉讼110件,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收到诉讼613件。

2016-2018年全省因政府信息公开发生行政诉讼情况

2018年全省因政府信息公开发生行政诉讼处理情况
3.投诉举报。全省共受理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投诉举报2567件。其中,省级行政机关1148件,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1419件。
四、机构人员经费保障情况
2018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1027个,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6040个,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4387人,其中,专职565人,兼职3822人。用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项经费2237.95万元。全省共举办各类公开工作培训班875次,累计培训60803人次。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2018年,贵州省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部分行政机关的公开意识仍待提升。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专项督查、目标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了行政机关对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实践中,部分行政机关对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仍需提高。比如,有的单位主要领导一年内未听取过一次公开工作汇报,对公开工作最新要求不了解不掌握;有的单位工作人员在发布政府信息时,往往根据工作习惯来确定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缺少对“公众满意度”的考量。二是政府网站作为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部分单位门户网站在醒目位置发布的多是领导行踪,很多执法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的都是新闻动态,难以满足群众的公开需求。还有部分网站存在检索功能无效、栏目定位不准、信息分类不细等问题,群众真正需要的信息难以检索。三是部分行政机关政策解读不到位。部分单位负责人履行“第一解读人”职责不到位,每年带头解读政策次数不足2次。此外,有些行政机关发布的政策解读信息中,多数是转载上级部门的解读信息,较少对本机关制发的文件进行解读,即便有涉及本机关制发文件的解读信息,往往也是转载其他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独立、全面、系统开展解读的信息较少。四是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公开要求。尽管从国家到省级已经明确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是政务公开的主管部门,但是从2018年公开工作情况看,机构设置不统一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受人员编制所限,部分地方和部门未能明确专人负责公开工作,87%的公开工作人员为兼职,面对日益繁重、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普遍反映难以胜任,工作稳定性、连续性、专业性难以保障。
下步工作中,贵州省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有关要求,按照《条例》和《规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务公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对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内容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让各级行政机关对于必须公开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推进各类政府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同时,继续健全完善重大决策预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等工作制度,编制工作流程图,不断提升公开规范化水平。二是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公开平台。根据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要求,结合政务公开标准体系编制情况,启动建设省、市、县、乡四级政务公开平台,搭建全省政务公开的总入口,对各级行政机关的公开事项、栏目设置、公开时限、公开渠道等进行全面规范,实现群众需要咨询获取的政府信息“一网打尽”。三是加大惠民政策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完成贵州省惠民政策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平台升级改版,进一步细化涉及民生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公开要素,为公众提供门户网站、移动端适配版、手机APP等多种公开渠道,打造全省统一规范的惠民信息公开新格局。四是推进全省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全力抓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9〕10号)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省政府办公厅作为政务新媒体主管单位的统筹协调作用,在抓好“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政务新媒体相关功能完善提高的同时,对各地各部门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实施“月调度”,确保全省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1
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2383357 |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12470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13209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9202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748379 |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45900 |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84481 |
|
5.政务客户端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47178 |
|
6.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923842 |
|
(三)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
— | |
|
1.人大代表建议 |
条 |
7106 |
|
2.政协提案 |
条 |
7897 |
|
(四)政府信息动态管理情况 |
— | |
|
1.依申请公开信息转主动公开信息数 |
条 |
1221 |
|
2.解密公开信息数 |
条 |
52 |
|
(五)重大决策预公开情况 |
— | |
|
1.重大决策征集公众意见次数 |
次 |
1320 |
|
2.公众反馈意见次数 |
次 |
9204 |
|
3.征集到意见数 |
条 |
18612 |
|
4.不予采纳意见数 |
条 |
2068 |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12243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848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343 |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585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193 |
|
3.主要负责同志解读政策数 |
次 |
1049 |
|
4.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9743 |
|
5.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29012 |
|
6.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19619 |
|
(三)会议开放情况 |
— | |
|
1.面向公众开放会议次数 |
次 |
1463 |
|
2.参会公众代表人数 |
人 |
42712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4487 |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810 |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30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1960 |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1687 |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4462 |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4279 |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183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4462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636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1908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289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233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12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22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32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 会稳定 |
件 |
14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95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58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736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294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114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252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455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180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101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174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723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364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97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262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2567 |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027 |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6040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4387 |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 人员数) |
人 |
565 |
|
2.兼职人数 |
人 |
3822 |
|
(四)政务公开监督员情况 |
— | |
|
1.本地区政务公开监督员人数 |
人 |
11648 |
|
2.开展政务公开监督次数 |
次 |
45836 |
|
3.提出意见数 |
条 |
5728 |
|
4.采纳意见数 |
条 |
3201 |
|
(五)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 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2237.95 |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929 |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875 |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60803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