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山地旅游:打开山门幸福来

深冬日暖,水浅峰翠。

在兴义市万峰林两万座群山间骑行驰骋,飞驰而过观峰道、万佛寺、纳灰村、鱼龙村,一路畅达至万峰林西南广场终点。杨尧跳下车来,像凯旋的勇士挥舞着双臂。

“太美了!太过瘾了!”这位来自兴仁县的自行车爱好者一边与队友们拥抱,一边抒发感受。

2017年12月23日,2017环万峰林自行车联赛年终总决赛在万峰林景区举办,400余名省内外选手前来对决,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人气再度飙升。

搭乘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东风,安龙国际攀岩精英赛、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大会、全国户外运动精英赛等户外活动相继落地开花,山地旅游与山地运动深度融合,正重塑黔西南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

杨尧的家乡兴仁县,夏秋季节是山地旅游旺季。10余万亩薏仁与青山草场连成一体,绿浪翻滚,碧波荡漾;放马坪数万亩草原上花海烂漫,风筝满天,笙歌悠扬;成群的牛羊,洁白的云朵,奔驰的骏马,无一不在召唤着远方的客人前来体验。

安龙县刚刚成功举办黔西南州第三届旅发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边惊叹建在垂直岩壁顶端的岩溶美术馆,一边在风光优美的山水间攀岩、徒步、划船,欢乐得流连忘返。

“天人合一·健康生活”,在黔西南已蔚然成风。

这股风,不仅让人们重新定义山地的价值,更是将黔西南喀斯特山水风光“吹”向世界舞台。

黔西南州,锥状喀斯特景观独特而集中,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心脏”。1.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95.6%。封闭的大山,在很长时间里,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却也让黔西南美景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

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并连续3年圆满召开。

黔西南的山一跃而为“国际”级,世界注目。

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创新“山地+N”融合发展模式,山地旅游、山地农业、山地运动、山地经济风生水起。

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气候风物、乡愁乡韵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黔西南旅游呈“井喷”发展。2017年全州旅游接待游客4300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达339亿元,同比增长50%。

媒体评价,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成功举办,让黔西南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至少提速了5年。

目前,黔西南州启动建设了262个山地旅游项目,总投资达438亿元。按旅游市场规律和国际化标准,实施了一批景区升级、乡村旅游、山地运动、交通、酒店、智慧旅游、配套服务等项目建设。深挖原生态山地民族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休闲山地特色旅游景区集群,探索了集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探险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发展新路。

山门打开,幸福来。

安龙县万峰湖镇布依族姑娘王英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用一把剪刀、一个卷尺、一根绣花针起家,通过订单方式把自己的刺绣技艺变为旅游经济,收获了富裕和幸福。

兴仁县城北街道丰岩村村民王安今年种植薏仁米20余亩,大获丰收的他对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倍增。

山地旅游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2017年,黔西南州把大扶贫和大旅游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制定出台了《黔西南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全域山地旅游扶贫作战方案》,启动实施“旅游扶贫十二项作战行动”,目前通过旅游扶贫已带动17539人脱贫。

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苏正花的儿子患有癫痫,媳妇是智障人士,一家人因病致贫。没想到,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春风吹到家门口,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在此落地生根,成了热门景点。

在政府帮助下,苏正花把自家房屋改成清萍农庄,卖水卖饭卖零食。“来玩的人多,我家一天要销七八只土鸡,忙都忙不过来。”苏正花告诉记者,这一年,她家平均每天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

这一年,笃山镇旅游从业人数突破5000人,300多户贫困户实现“摘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