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周市村小岔组公路。
穿过大山、越过险峰、跨过沟壑、进入村寨……近日,走进桐梓县高桥镇周市村小岔组,一条条建成的、在建的“组组通”公路或盘旋山间、或横卧地头,犹如玉带般进村入户,将村村寨寨的美丽音符串连,合奏出一曲新时代农村幸福和谐的交响乐。
“以前回家一趟都难得很……”对于回乡的艰难,高桥镇周市村小岔组村民周英元深有感触。周英元家所在的周市村小岔组背靠大山,面朝周市河,满山绿树葱茏,是个山清水秀的村庄。但由于交通极其不便,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得靠村民自己肩挑背扛带回家,更谈不上发展产业,村里的年轻人都待不住,纷纷外出打工,周英元就是其中一员。
“每年过年都回来,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根,这里有年迈的母亲,有媳妇娃儿,有亲戚朋友……”周英元说,每年踏上回乡之路,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总让人发愁。
“感谢党,感谢政府,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周英元清楚地记得去年进村那条坑坑洼洼的石疙瘩路,车进不来,拎着大包小包东西走得疲惫不堪。如今,车子沿着周市河蜿蜒而上,通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直接通到自己家门口。“原来破旧的瓦片房屋已经进行安全住房改造,硬化了院坝,硬化了连户路,安逸得很……”周英元对美化和亮化后的村庄环境感到满意。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高桥实现通村公路硬化86公里,组组通公路硬化12.86公里,实现连户路改造工程178.7公里,涉及群众6084户。”据高桥镇党委书记徐兴强介绍,通组路的贯通,激发了高桥镇各个村的活力。“村民的劲头越来越足了,我们也有信心和群众一起建成最美水乡新高桥。”
高桥镇组组通公路建设是桐梓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桐梓县立足“干”字当头、“快”字着力、“赶”上突破、“转”上争先,坚决打赢“组组通”公路建设大决战。截止2018年12月14日,累计完成路基1674.42公里,占计划里程的94.27%;完成路面1646.31公里,占计划里程的92.69%;完工项目720个1480.803公里。其中:2017年项目208个371.449公里,工程建设内容和竣(交)工验收已全面完成。2018年项目581个1404.72公里,完成路基1302.971公里,占计划里程的92.76%,完成路面1252.453公里,占计划里程的89.16%。
如今,桐梓县四通八达的农村组组通公路连接城乡,公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小轿车、农用车、客货车满载农民的收获与希望,在便捷的公路上往来穿梭。汽车进山改变了过去人背马驮的运输方式,提高了运输能力,促进了全县25个乡(镇、街道)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乡村特色旅游等产业发展。容光羊肉、花秋土鸡、高桥樱桃、新站椪柑、坡渡花生面、马鬃茶叶、狮溪方竹笋等一批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让农户分享发展红利。
“组组通”公路的实施,让农村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勾勒更加丰富,更加清晰。“路不修通,我们栽种的蔬菜运不出来,一分钱也不值……”在高桥镇斋郎村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陈纯杰介绍说,以前栽种苞谷,一亩地挣不了几个钱。“组组通公路修通后,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流转了近500亩土地来种植蔬菜,主要品种有四季豆、小青瓜、辣椒、黄瓜等,现在一亩地少说也能挣上两万元。”
“想想未来的收入就忍不住偷着乐……”陈纯杰充满信心地说,现在的公路修好了,他们相应成立纯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不仅盘活了耕地和蔬菜大棚,还解决23户贫困户、周边群众80余户就近就业。
苦干实干加油干,一条条寄托着脱贫希望和致富梦想的通组路,歼灭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大动力,将把桐梓县贫困群众多年期盼的致富希望变成现实,变成幸福。(蒋隆荣 王 丹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