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组团式”帮扶,是近年来提升贵州医疗水平的一大举措。4月29日,记者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获悉,在刚刚闭幕的贵州人才博览会上“东西部协作医疗卫生的对口帮扶项目”中,贵州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凯里市妇幼保健院分别与绍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签署对口帮扶协议。按照计划,今年贵州所有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将得到发达地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
据悉,自2016年开展援黔医疗对口帮扶以来,国家和相关省份与贵州结成帮扶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共245家,贵州受援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为211家,全省66个贫困县综合医院,所有中医医院(共64家)已实现东部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受援县级综合医院以“2+5”(“2”指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科,“5”指5个当地疾病谱中发病率靠前的专科)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医院学科建设。
至2018年底,共建成重点专科1092个,新增诊疗项目1408项,54名院士、1116名核心专家加入“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37名院士在贵州建立43个工作站(室),指导培训5000多名医务人员。
资料图:广州市番禺区与毕节市赫章县达成医疗对口帮扶 让山区群众“不出县就可以看好病”
在今年的援黔医院对口帮扶计划中,贵州所有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将得到发达地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90%的县级综合医院、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甲标准。6家市级、20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得到国内优质妇幼保健资源对口帮扶,40%的市(州)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甲标准。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占比达50%以上;88个县全部建成高血压防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66个贫困县全部建成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
到2020年,贵州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95%达到县级综合医院或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40%以上达到推荐标准。88个县全部建成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95%的县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标准、40%达到二甲标准,100%的市(州)妇幼保健院达三级标准,建成30个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城市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到医疗集团,乡镇卫生院全部参与到县域内医疗共同体建设,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记者 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