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惠水县经开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一栋栋白色小楼林立,绿树成行,这里的居民在梦想中的家开始了新生活。他们当中,有人来自深山,有人曾住在破旧老屋,搬到环境优美、出行方便的楼房曾是他们日日夜夜的盼。如今,梦想实现了。这个新家,就是惠水经开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除了崭新漂亮的多层住宅楼,这里还配套了学校、文体广场、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场所,而就在家门口的公司,还提供了5600个就业岗位。上班更近了,不必外出打工,陪家人的时间也更多了。
2015年12月,贵州省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启动。目前,惠水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式,4216户17670人直接受益。
住进新家,找到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年迈的母亲,在搬进惠水经开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前,这样的事丰元海想都不敢想。同样没想到能过上如今这般生活的还有杨祖琼,搬出大山后,孩子再也不用走一个半小时的路去上学,自己当上家具园的销售经理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这是杨祖琼一直以来的心愿。
不仅有了新的生活,丰元海还有了新的工作
丰元海,搬出幸福新生活
2017年8月,丰元海永远记得这个日子。
那一天,他带着70多岁的母亲,搬进明田新村,在一排排的楼房中找到自己家的门牌号。推开门后,这个41岁的大男人悄悄落下热泪,“就是觉得太幸福了,有了新家真好。”
丰元海说,以前住的老家只有一条泥泞小路进城,买个东西来回要走6个多小时,裤脚常年都粘满了泥巴。现在小区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便利店、社区医院一应俱全,日常生活十分方便,来回6小时买东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不仅有了新的生活,丰元海还有了新的工作。
“住老家的时候由于母亲年纪大,我不敢出去打工,想做生意也找不到门路,一年基本赚不到钱。”刚搬来这里不久后,他就去离家很近的长田家具园上班,一开始是做搬运工,后来通过培训又做安装师傅,收入提升了,现在月入3200元。聊起自己的这份工作,丰元海充满了希望,“虽然我能力有限,但在这里,我始终相信要勤快才能有好日子。”
母亲过来住后也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社区还有微田园给老人种地。丰元海说,他自己最喜欢社区里的篮球场,空余时间可以和朋友相约打篮球,“从来没想过这样的生活。”
末了,丰元海还告诉记者最近去报考了驾照,他说:“现在有了家就安心了,想多学一些技术,多赚一点钱,为更好的生活努力。”
搬新家后 陪孩子的时间更多了
杨祖琼,搬家搬出好日子
走进杨祖琼的家,干净而明亮,客厅的电炉上罩着一块碎花的布,一旁的矮柜上摆着一盆红花,阳台晾着整整一排洗好的衣服,半掩的卧室露出一角白墙,上面贴着杨祖琼的一张自拍照。
“第一次来到新房,我就觉得,再也不想回到老家去了!” 2016年7月13日,杨祖琼和丈夫带着孩子搬来这里,现在已经住了一年半了,那种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至今难忘。“进到自己的房子,知道以后这就是我的家了,真的做梦都没有想过!”
在距离新家80多公里开外的地方,就是他们曾经的家。杨祖琼说,由于老家位置偏僻,打电话没有信号,最可怜的是孩子,每天读书就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为了下一代,我也要搬出来!”
过去都是靠在外打工赚钱,一年只能回家一次,而现在,她就在家附近的长田家具园工作,靠着她的勤劳和努力,杨祖琼已经成为导购,月入3000元。
如今,孩子上初一,在距离新家5公里左右的中学就读。“搬来这边后,不必再外出打工,能有更多精力照顾孩子,监督孩子学习,孩子今年的成绩比去年更好了。”杨祖琼说,新年来临,她希望孩子学习越来越好,自己和丈夫努力赚更多的钱,把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新民社区老年活动室
让老人搬到新家也有“心家”
在惠水经开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新民社区老年活动室。在这里,从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家搬迁而来的老人们,在新家之外,还多了一个温暖的“心家”。
走进老年活动室,几个老人正围坐在电炉旁跟工作人员聊家常。“这里的工作人员们我们都特别喜欢!”几位老人告诉记者社区老年活动室的工作人员会及时掌握老人们生活上的需求并提供帮助。
小到去老人家里帮他们开电炉的开关,再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给他们穿衣服、打扫卫生等。“社区内还住着一位瘫痪的老人,家人无力照看,工作人员们每天轮流去老人家里做饭。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
周玉惠是老年活动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搬迁户,2017年7月开始在新民社区老年活动室工作。作为一名搬迁户,周玉惠也曾经历过和老人们一样的苦日子,所以她非常能理解搬迁老人的各种情绪。
“老年人搬来新的环境,总会有一些不适应。我常常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疏导一下生活上的不愉快。”因为很多老人爱好下象棋,为了能更多与老人沟通,小周还专门学会了象棋。因为她的真诚和理解,渐渐地,老人们只要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都会来找小周帮忙。小周说,“我们想尽力让老人感觉到有所依靠,有温暖。”(记者 陈李育 宋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