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3年的努力,鲤鱼村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的发展道路,乡村焕发出振兴新气象。”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华激动地说。
鲤鱼村四面青山环绕,一湾清溪穿村而过,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田锦华表示,10多年来,鲤鱼村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确立了护好“一条河”、植好“一片林”的思路,推动生态旅游和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为护好“一条河”,该村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加大辖区内水域治理力度,实施污水处理项目,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植好“一片林”,该村划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责任区,严禁乱砍滥伐,完成人工造林3694亩,封山育林4586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36%增长到如今的62.6%。
“我们还积极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生态监测平台,不断提高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田锦华说,3年村里拒绝了5个高污染投资项目,鲤鱼村被评为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鲤鱼村沿河修建占地300余亩的鲤鱼生态公园,成功打造了3A级鲤鱼坝景区,形成集康养旅游、山地运动、养生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路线。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鲤鱼村还充分发挥苗族传统文化优势,将“刺绣”“飞歌”、板凳舞、“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目前,该村开设酒店民宿6家、农家乐10家,年均旅游收入900余万元,乡村旅游发展从弱到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鲤鱼村还通过开发天然泉水资源、推广生态红米和薏仁米种植、做大种桑养蚕产业等有效举措,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了安排部署,也坚定了我们推动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田锦华说,“我相信只要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创新绿色发展路径,乡村的每一片山林、每一条河流,都能成为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